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首日首照 上海为中国自然人投资外资企业颁发执照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20-01-02 09:30:46

新华社上海1月2日电(记者周琳)2020年1月1日是外商投资法实施的第一天。1日,上海尊蕴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进,和他的美国朋友一起设立了外商投资企业,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拿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新法实施后上海第一个参与外商企业投资的中国自然人。

积极促进外商投资是新法的主旨之一。涉及准入等市场监管领域,法律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多重便利:公司设立上,明确了中国自然人作为中方投资者的合格主体身份,为充分释放民间投资热情,促进市场活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变更上,从逐案审批(备案)制到信息报告制;企业类型上,只区分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伙企业,不再有“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概念。

据介绍,上海市级及区级市场监管部门已通过抖音、漫画等多种形式,为新法进行了精准解读,同时也利用“一网通办”等上海政务服务品牌,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全周期服务”进行了优化。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外商投资企业新设变更,无需再通过商务部门审批备案,直接通过中国上海“一网通办”平台在线提交初始报告、变更报告,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线提交年度报告,实现了市场监管、商务、外汇年报的“多报合一”,简化流程,方便办事。

“目前,上海市级、区级都已经完成了新法与系统后台的对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说,2019年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均大幅增长,全市目前已有外商投资企业9.1万家,注册资本超6400亿美元。下一步,监管部门还将继续打造“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品牌,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开好“第一扇门”。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