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援鄂医务人员:“我们在武汉,等一场春暖花开”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杨慧瑾 2020-02-21 11:15:48

“雪后的武汉天空逐渐放晴,温暖的阳光如同春风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丝丝暖意,安徽第三批医疗队负责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的第一批患者出院了!”2月18日,安徽省和县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司怡更新了一条朋友圈。

第一批患者出院,是对所有医护人员的告慰。司怡在日记里写下:“加油,一切都会好起来!”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第一批患者康复出院

和司怡同去的还有95后姑娘徐敏。因为年纪小,司怡总担心她吃不消。“没想到小姑娘实力惊人。”司怡笑着说。作为方舱的引导员,司怡每天要在500人的区域内来回跑,每次路过徐敏所在的F区,都能看到她稍显笨重却积极地迈着小步子跑来跑去。

“我是想快点把事情做完。”知道司怡姐姐夸自己,徐敏有些不好意思。徐敏负责所在区37个病人的护理工作。从发药、送饭,到测量全区人员生命体征、处理医嘱、给病人作心理辅导,每天6小时的班,她都排得满满的。

在这6小时里,每个在平时看起来简单的小事,在方舱的特殊环境下都会被放大。

因为方舱里没有空调,温枪在低温情况下无法使用,医务人员只能改用体温计测量患者体温。司怡负责全区100多只体温计的消毒工作。浸泡过消毒液后,体温计变得湿滑,戴着橡胶手套难以持握。加上防护服限制,手臂挥动不能幅度过大,导致回表时的每一次甩动都格外艰难。“所有病床都在等着用,必须尽快甩完。”100多只甩下来,司怡的手总是酸到抬不动。

司怡在给体温计消毒

一次,徐敏负责的病人连续低烧几天,需要及时更换新的氧气瓶。司怡看到后跟她说:“挪这个我有经验,让我来。”方舱里没有推车,司怡只能靠手从第一个床位转到28床。一次转下来,汗便沿着防护服往下淌。“如果挨着瓶子挪,很可能蹭破防护服,造成危险。”因为担心年轻护士有危险,只要看到她们有需要,司怡就主动上去帮忙。

方舱是大通铺,病人拥挤,空气相对湿闷,很容易让病人感到焦虑甚至烦躁。“之前放饭的时候,经常几十个病人围攻过来抢。”徐敏说。为避免造成医护人员危险,司怡想了个招——从纪律性相对高的党员入手。作为党员的她让各责任护士找出所在区的党员,并召集起来碰头开了个小会。“我们和患者沟通,有时没有患者和患者之间直接沟通来得好。”司怡说。效果立竿见影。后来再有人抢饭,就有党员患者出来提醒:“我们不要给医护人员添加负担!”因为这个契机,患者间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方舱也有序很多。

当然,方舱里也有很多温暖的时候。徐敏在她的日记里记录过这样一段:

“2月14日武汉飘起了鹅毛大雪,晚上的方舱医院病房里寒气逼人,即使我们在防护服里头穿上了厚厚的御寒衣服,依然挡不住阵阵寒意。然而所有的寒意都比不过舱内医护患者的腾腾热血。当天晚上,我们给病人发过晚饭后,有的病人开始在床边适当运动锻炼身体,有的病人坐在床上玩手机,有的病人仍躲在厚厚的被子里头不想出来。看到这幅场景,我们医院的司护士长就号召大家做起了简易的健身操,一时间得到大家的热情响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患者们一个个从床上下来,随着司护士长的口令,有节奏、整齐地跳起了健身操。沉闷被打破,活跃的气氛很快感染影响到其他病区的患者,他们也跟着加入到健身操的队伍,在各自的病区跳了起来。没有音响,没有音乐,只有节奏的口令,只有一心盼着疫情早日结束的患者,只有一心盼着患者早日健康出院的医护人员。”

忙碌的一天结束,回到住宿点,司怡喜欢拿笔记录下当天发生的事,然后想想明天还能做些什么:“哪天上白班,我就给病人办个读书会,精神也很重要。”

以前总爱睡前看点动漫的徐敏,现在只想倒上床好好睡一觉。当然,在这之前,她会给父母报个平安。因为担心她忙,家乡的父母不敢给她打电话。母亲嘱咐她,每天都得跟他们联系下,哪怕发个表情。弟弟告诉她,爸妈对她的行动了如指掌,因为他们成天在家抱着手机刷武汉新闻。

马鞍山医疗队合影

“要是胜利了,我第一件事,就是回老家,看我的小侄女,我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舅舅舅妈和奶奶!”徐敏一口气把家里所有人都给念了个遍。当晚,她在日记写下:“我们在武汉,等一场春暖花开。”(郭彤彤)

相关推荐
武汉代表团与巴西文协举行座谈会

正在巴西访问的湖北省武汉市代表团4月19日与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巴西文协)在巴西文协会馆举行座谈会。

绿色向新 “碳”寻未来——中法生态城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武汉与法国的情缘悠久。作为两国合作交流的基地城市,中法建交60年来,武汉同法国在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已成为法国在华投资最密集、人员最多、交往最密切的城市之一。

武汉大学130周年校旗传递仪式新西兰站举行

武汉大学130周年校旗传递仪式9月25日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