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复工复产见闻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20-02-24 16:39:47

新华社海口2月24日电(记者吴茂辉)装袋机器快速吞吐,传送履带持续转动,车间叉车来回运输……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内,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的Y40聚丙烯装袋车间一片繁忙景象。

“Y40是口罩、防护服等所需无纺布的原材料,我们已停产一年多了,接到任务后,紧急组织转产工作。”为按期完成1500吨Y40生产,助力缓解疫情防控物资紧缺状况,公司炼油部第五单元主任刘毅和同事们已忙碌数日,“按时完成任务,完全没有问题!”

与此同时,在海南炼化年产百万吨乙烯项目工地上,数百名工人面戴口罩操作打夯机、挖掘机和运输车等设备紧张作业。这个建成后有望拉动千亿元产值的巨大项目,因疫情原因延误不少工期。2月10日复工以来,项目昼夜赶工。

作为海南最大化工企业之一,海南炼化的生产和建设景象,是洋浦经济开发区复工复产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全区51家规模以上企业中47家已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达90%。

洋浦经济开发区承担着海南经济新“增长极”和自贸港建设“先行区”的重任。洋浦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两手抓,在严格抓好抓细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为园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条件。

在疫情防控方面,洋浦对各个辖区、单位、工厂、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针对港口园区的特点,对进出洋浦的水、陆通道进行立体防控,严格排查进出船舶、车辆和人员。截至目前,洋浦确诊和疑似病例为0例,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手上喷洒酒精,脚下踩踏消毒布,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完成严格防疫手续后,记者进入海南宜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大型设备安全平稳运行,中控室员工戴着口罩上班,不时通过对讲机与现场人员通话。该公司的产品是污水处理必需的材料,洋浦多家企业都是其客户。目前,该公司40名员工中已有37人返岗。

“政府给我们提供了生产用部分口罩等防疫物资,目前我们生产平稳,产品充足,可为全区企业提供相关保障!”公司总经理胡强说。

洋浦不少建设项目的工人多来自岛外,由于疫情无法返程或需要隔离,项目普遍存在用工短缺现象。为此,洋浦专门搭建项目用工需求和本地待岗就业劳动力资源的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用工难题。

这几天,洋浦春鸣社区工作站站长符文森可忙了。他要挨家挨户走访社区内的居民,了解家中闲置劳动力情况并逐一登记。要是发现某个闲置劳动力有一定技能,符文森如获至宝:“能挖掘一个是一个,也算是为洋浦建设出点力。”

在疏港公路二期项目现场,已有30多名当地技术工人参与其中,一定程度上缓解项目复工人手不够难题。“多亏了这些本地工人的加入,不然我们可能还没法复工。”项目经理何仕居说。

针对一些企业因疫情出现的短期现金流断档、增信不足等问题,洋浦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利率优惠、减免相关手续费用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邮政储蓄银行本周系统操作贷款停息142笔7500多万元;洋浦农信社授信受疫情影响企业8家,授信总额为1.19亿元。

为扶持中小微企业,洋浦研究出台减免或缓交房屋土地租金、对宾馆酒店运营予以补助等5条举措,帮助区内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降低了我们的损失,真是及时雨!”洋浦天涯时尚酒店店长符荣说,按照政策,自1月23日至2月29日,酒店将获得20元/房/天的补助。

相关推荐
海南12345热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 打造自贸港“总客服”

群众急难愁盼如何快速响应?跨部门办件怎样高效破解?企业发展诉求怎么精准对接?海南12345热线用一次次高效服务、一个个暖心案例,给出了生动答案。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政策“活水”激荡产业新动能——海南自贸港的“洋浦实践”

作为海南自贸港发展的“先行者”和“试验田”,洋浦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自设立以来不断释放政策活力、集聚产业动能。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儋州的洋浦保税港区,探寻区域经济持续向新、向上的“发展密码”。

海南自贸港:加紧政策落地 冲刺封关运作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记者近期走访看到,海南各地、各行业持续加紧推进自贸港政策落地,全力冲刺全岛封关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