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浙江制造业“数智”转型驱动产能恢复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冯蕊 2020-03-09 18:20:08

新华社杭州3月9日电(记者李平、张璇)在浙江,持久推动的制造业“数智”转型,已成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助推器。

6日,在浙江省永康市合达铝业金工车间,12台自动化加工中心正全速运转,争分夺秒赶制产品。“我们2月12日正式复工,是全市第一批复工企业。”在现场检查复工情况的公司总经理吴斌介绍,公司产能已恢复65%以上,“这都多亏了抢先一步推进‘机器换人’。”

位于浙江乐清的正泰小型断路器数字化车间,AGV小车沿既定线路运送零部件,自动包装工序快速包装好产品……据悉,目前数字化车间为24小时满产状态,全力保障订单交付,智能流水线在当前企业复工复产中正显现优势。

疫情之下,部分制造业正面临复工人数不足等考验。智能化技术改造成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网红”配置,无人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人员实现投产,保持了较高的开工率。

在衢州江山市,申达电气集团浙江换热器有限公司的车间里,3条散热片自动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该公司常务副总徐维荣说:“目前公司在岗员工比原来减少了30%,但借助自动化设备,仍可满足客户订单需求。”

疫情当前,吴斌坦言,若不是企业提前实施“机器换人”,遇到这次突发疫情,现在公司用工缺口至少在50%以上,恢复到正常产能的过程将更长,“有了先进设备,用工压力轻了不少。”据了解,今年该公司将投入680万元实施浇注生产工艺自动化改造,产品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浙江相继推出“机器换人”“企业上云”等计划,在实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提升中积极下好“先手棋”,推动企业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浙江省对该省8000家工业企业调查显示,52.7%的企业表示2019年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有投入,占比较上一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

“这反映了工业企业逐步从固定资产‘硬投资’向数字化‘软投资’转变。”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表示。

据悉,根据规划,到2022年,浙江将建设示范智能工厂100个,新增工业机器人3万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00台/万人。

相关推荐
浙江义乌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首破6000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义乌对全球227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贸易,其中181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实现同比增长,较去年同期增加29个。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义乌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到4293.9亿元,增长28.9%,占同期义乌进出口总值的68%。

浙江首开至广西集装箱多式联运快速班列

10月29日16时30分许,一列满载日用百货、汽车配件、新能源设备等货物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快速班列从浙江金华南站驶出,按计划将先后抵达广西南宁南站、钦州港东站,标志着浙江首开至广西多地的集装箱班列,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力提升物流质效。

巴西举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赠书仪式暨“良渚·世界文明对话”青年体验活动

10月24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赠书仪式暨“良渚·世界文明对话”青年体验活动在巴西圣保罗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