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安徽蒙城县篱笆镇戴园桂灵服饰扶贫车间内一派忙碌的生产场景,裁剪布料、机器缝制、成品包装、打包码放……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各个岗位上的工人们忙个停。“现在车间47位工人中,有13位是贫困户,他们既能看家又能就业,每天每人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扶贫车间负责人梁桂玲说。
工作台前,正在进行成品包装的工人宋素萍尽管刚上班不久,但折叠、平整、打包等环节已基本熟练,谈话时手中的工作一刻也没停下。“2014年,因为丈夫身患尿毒症致使家中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孩子们都外出打工,我就留在家里看孙子上学。”宋素萍说,尽管已经脱贫了,但趁着孩子还没开学,就到车间里打打工,每天有个七八十块钱的收入,能多少补贴点家用。与宋素萍不同,工人刘萍在距离车间100米外的家中开有电动车专卖店,店内生意忙时就照顾生意,不忙时就把布料带回家加工,真正实现了打工与做生意两不误。“凭自己的双手劳动,能多挣一个肯定想多挣一个。去年除了卖电瓶车外,单是靠早晚在家中加工服装就挣了2.6万元,日子过的还不错吧。”车间门口,怀中抱着布料正要回家的刘萍,对开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十分欢迎。
在该扶贫车间,除工人到厂上班、带料回家加工外,有能力的群众还可在家开办加工点,1979年出生的残疾人贫困户赵友军就是其中的一位。由于身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赵友军前两年一直在外地找工,但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家人,2019年4月在家中开办起了服装加工点。“身体行动不方便,外出务工不是常事,我们两口子都会做服装,听说桂灵服饰扶贫车间有稳定的加工订单,干脆就在家干吧。”赵友军说,去年4月份招了几位工人开始代加工服装,到年底做了30多万元的订单,纯收入差不多有10万元。靠着自己的双手,赵友军很快就踏上了致富的路。
“扶贫车间采取‘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员无法外出务工的问题,更能带动周边的群众就地就业,很受群众欢迎。”梁桂玲说,扶贫车间主要从事煤矿工作服、劳保产品生产,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大多数群众稍微学学就可以就业。由于订单稳定、就业形式多样,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300多万元,上交税收近20万元。
“脱贫攻坚工作一刻不能等,务必抓实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目标,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慢不得、等不得,必须争分夺秒、全力以赴。”蒙城县主要负责人说,全县深入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对未脱贫人口,强化兜底保障,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每户增加一名科级干部包保,确保实现剩余998户2154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葛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