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有韧性 企业应为疫后发展积蓄能量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博玉 2020-04-01 12:59:00

随着目前全国疫情的有效控制,各地旅游景区正在有序复工。由于客流量小等原因,许多文旅企业也面临着复工复产难、现金流紧张等问题。3月31日,在新华网旅游频道举办的第二期“中国文旅再出发——线上系列主题沙龙活动”上,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侨城集团旅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集团总裁张树民表示,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但人们的旅游需求不会消失。旅游企业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内积蓄能量,就能为疫情过后的复苏打下坚实基础。

“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显示,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国旅游平均需要一年多时间才能恢复。我认为,中国不符合这个规律,应该很快会恢复。”在评估疫情对文旅行业影响时,张树民表示,这次疫情在春节期间暴发,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佳节,看似人流多,但从景区景点等旅游消费场所接待的人数总量看,不如“十一”黄金周、“五一”劳动节,所以,本身季节是可控的。另一方面,疫情恢复时正值春夏之交,不用特别刺激,就会有人出游。“基于疫情防控组织有力,我们的恐惧感很快会消除,社会从众感会越来越增加。现在已有人出来旅游散心,说明恐惧感正在慢慢消除。”

在展望文旅行业发展机遇时,张树民认为,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在逐渐恢复,在恢复过程中,会形成我们的“经济绿洲”,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会释放出来。从这点来讲,今年的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可能不会特别理想,但是国内旅游业恰恰遇到了一个机会,这也符合我国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趋势。“我们已经形成了旅游消费的习惯,这个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潜在心理。可以预见,宣布疫情结束时,很可能有一个巨大的消费高峰期出现。”

“目前,有的文旅企业在观望,有的在等待,甚至有的现金流不好的企业在熬,我感觉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张树民介绍说,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升级,旅游业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也在不断提速。为此,很多企业创新复工复产的形式,比如通过互联网开展旅游产品的预售,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对产品进行促销推广;也有一些企业、景区开启“线上旅游”模式,推出在线看美景、看展览、看演出;有些旅游企业正积极研究政策,在朝产品创新和营销方面发力;还有些旅游企业对从业者开展业务培训,为行业转型升级储备更多人才……这些积极尝试将在疫后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也充分体现了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尽快战胜疫情挑战、重现发展活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扬帆起航正当时。疫情虽然让旅游业错过了春节,但旅游业的春天必将到来。新华网旅游频道已经推出《“疫”后花开 迈向诗和远方》大型融媒体专题,关注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展示行业最新动态,让更多游客疫情之后相遇更精彩的风景,感知中国文旅行业的韧性。

相关推荐
坦桑尼亚挖掘旅游业发展潜力

坦桑尼亚拥有众多壮美的自然景观,国土面积约1/3是国家公园及各类保护区。生活着300多万只大型哺乳动物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连续6年荣膺“非洲最佳国家公园”称号,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誉为“世界现存最大的动物迁徙地”。

第44届哥伦比亚旅游博览会在波哥大开幕

当地时间26日,第44届哥伦比亚旅游博览会在首都波哥大开幕。

2024年迪拜迎82.4万中国游客 “欢迎中国”收效显著

迪拜经济和旅游部(DET)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迪拜共迎来1872万国际过夜游客,同比增长9%,创下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