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拥有众多壮美的自然景观,国土面积约1/3是国家公园及各类保护区。生活着300多万只大型哺乳动物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连续6年荣膺“非洲最佳国家公园”称号,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誉为“世界现存最大的动物迁徙地”。
2025年旅游业呈稳步增长态势,亚太地区将继续引领全球旅游业复苏。
中国不仅致力于推动经济联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还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些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加强外交关系,还为游客创造了体验不同地区独特文化的机会,从而丰富了全球旅游的内涵。
当地时间26日,第44届哥伦比亚旅游博览会在首都波哥大开幕。
迪拜经济和旅游部(DET)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迪拜共迎来1872万国际过夜游客,同比增长9%,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谷歌和德勤联合发布的《旅游2040》报告,未来15年,中国、印度和美国有望引领全球旅游市场。
旅游业是尼泊尔向世界展示软实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尼泊尔的经济支柱。中国是尼泊尔第二大客源国,仅次于印度。文章认为,中尼共同宣布2025年为“尼泊尔旅游年”对尼而言非常重要。
第六期尼泊尔旅游人才汉语培训班12月16日在尼首都加德满都举行结业典礼,至此共240名尼泊尔旅游业人士接受了汉语培训。
互免签证的安排让泰国的游客人数上升。在2024年1月至9月期间,泰国接待2000万国际游客,其中中国游客数量排名第一。
首届国际航空与旅游论坛于10月13日至14日在俄罗斯南部海滨城市索契举行,来自全球20个国家的250多名航空业和旅游业代表,政商界人士出席了论坛,共商行业发展未来。
第六期尼泊尔旅游人才汉语培训班6月11日在尼首都加德满都举行开幕式,总共60名学员参加为期6个月的培训。
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的《2024年旅游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南非在非洲地区排名第一。
西班牙成为欧洲推动中国游客流量复苏的引擎。
德国联邦统计局13日发布数据称,今年3月,德国住宿提供商记录的旅客过夜住宿量为3560万人次,同比增长12.3%,从而创下3月份过夜人数的最高纪录。
中国国际入境人数正在稳步回升,因为中国试图吸引外国游客,以提振国内经济。
根据古巴统计部门的最新报告,该国今年第一季度接待国际游客超过80.9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5%。
虽然中国旅游业的复苏时间比最初预期的要长,但一些市场几乎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整个非洲市场已经接近100%的恢复。
中国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老挝政府将2024年定为“老挝旅游年”。目标是吸引国内外游客620万人次,旅游、住宿、餐饮和购物收入达到至少13亿美元。疫后中老铁路已被证明是许多本地和外国游客的“必游之地”。
本文把旅游业作为亚太地区一个创造出口收入的部门来审视,提出了政策干预建议,旨在帮助各经济体增强旅游业的抵御力,提高竞争力,增加该行业的出口收入。
显示 785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