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加强信用监管 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4-14 17:21:23

按照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号)、《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5—2020年)》精神,安徽制定2020年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其中在加强信用监管方面有了更为具体的指导意见,其中包括:

推广信用承诺制。将信用承诺与提升政府办事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进一步简化事前审批服务流程。大力推广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在兼职律师执业审核、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许可、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核发、典当行地址变更审批、人民防空工程设计和监理资质认定等事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覆盖面。信用承诺信息及时在信用网站、部门门户网站等公示。及时核查信用承诺履约情况,对未履约的申请人,依法依规撤销相关行政审批决定,追究相应责任,并将信用承诺履约情况记入信用记录,及时推送省信用平台。

开展分级分类监管。以分级分类监管为抓手,加强事中环节信用监管。在司法鉴定、劳动保障、职业培训、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农产品质量、水利建设、旅游、市场监管、医疗保障、金融监管、人防、粮食经营、能源、税务、地震安全、海关等领域,开展行业信用评价,评价结果及时推送省信用平台。各地各部门以省信用平台共享的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参考,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

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落实失信联合惩戒,加强事后环节信用监管。动态调整全省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制度清单,规范司法、科研、慈善捐赠、婚姻登记、政府采购、劳动保障、社会保险、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安全生产、市场监管、专利、质量、统计、药品、税务、海关等重点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认定、发布、归集、共享和退出等工作,着力解决执行难、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查询使用联合奖惩对象名单信息,做到“逢报必查”“逢办必查”,联合奖惩实施结果和典型案例按流程实时反馈省信用平台联合奖惩系统。

开展失信专项治理。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和造谣传谣、涉金融领域失信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生态环境保护失信、扶贫脱贫失信、无证行医和非法医疗、假药、拖欠工资、不合理低价游、逃骗税和“假发票”、法院判决不执行、交通运输失信、论文造假和考试作弊、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非法社会组织、慈善捐助失信、营业性演出市场虚假宣传及炒票、“假彩票”、假球黑哨和使用兴奋剂、假承诺假证明假证件、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等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督促失信主体限期整改,在信用网站、部门门户网站开通“失信专项治理”专栏,及时发布典型做法、治理成效。按照国家要求,建立集“核查、记录、监管、惩戒、整改、教育”为一体的失信案例核查和失信记录归集工作机制,继续做好失信案例核查和失信记录归集工作。

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开展全省企业失信行为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对符合修复条件的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简化办理流程,严格办理时限,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为企业正常运营、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争取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提供支持。探索建立相关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对象修复机制、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纠错和修复机制,以及失信记录公示期限等相关标准。做好首次纳税信用修复工作,组织开展面向基层业务人员的培训和面向纳税人的宣传辅导。

支持信用惠民便企。积极组织金融机构入驻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开发、推广“信易贷”产品,加大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强长三角区域“信易贷”工作交流。大力推进电子税务局线上“银税互动”,实现贷款“网上一站式”办理,扩大“税融通”受惠主体,争取年内“税融通”贷款发放量超200亿元。持续推进“信易批”“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等信用惠民便企产品创新应用。(王磊)

相关推荐
一“专”多能,人形机器人开启未来生活无限可能

从工业制造到生活服务,每一款机器人都凝聚着智慧与匠心。曾经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钢铁伙伴”,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现实生活,它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变革,更是生活方式的重塑。

安徽省5个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对90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安徽省黄里笆斗杏、合肥龙虾、广德黄金芽、沙沟西瓜、六郎河蟹等5个产品上榜。

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多项排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

4月17日下午,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多项排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