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中国经济有望持续复苏——访IMF亚太部副主任肯尼思·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冯蕊 2020-04-20 17:47:00

新华社华盛顿4月20日电(记者熊茂伶、高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副主任肯尼思·姜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中国正逐渐复产复工,经济有望在二季度反弹。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措施放松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下半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

肯尼思·姜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活动受到疫情严重影响,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则导致外部需求剧烈下滑,这使得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不过,企业普遍复产复工让人看到了二季度中国经济反弹的希望。

IMF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新冠疫情将导致今年全球经济萎缩3%。其中,发达经济体将萎缩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萎缩1.0%,主要经济体中仅中国和印度保持正增长。

肯尼思·姜说,随着经济活动逐渐正常化,2021年中国经济将大幅增长。他同时指出,目前中国经济也面临一定下行风险,一方面疫情可能再次暴发,迫使政府采取新的管控措施;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继续影响其他国家,全球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进而影响中国经济。

肯尼思·姜表示,中国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遏制病毒蔓延,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并支持经济复苏。如果经济复苏迟缓,中国政府仍有足够的政策空间采取措施。

他说,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亚洲经济体已对IMF巨灾遏制和救济信托基金(CCRT)予以支持,希望中国继续为全球抗击疫情作贡献。IMF执行董事会日前批准通过CCRT对多个成员实行债务减免,以帮助它们抗击疫情。

IMF日前表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亚洲经济将出现零增长,为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肯尼思·姜告诉记者,尽管亚洲经济增速显著下调,但亚洲比世界其他地区更早受病毒影响,因此可能更早开始复苏。IMF预计,2021年亚洲经济增长率将达7.6%。他同时强调,目前的预测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亚洲各经济体正处于疫情的不同阶段,最终结果将取决于防控措施是否有效、是否会暴发第二波疫情。

肯尼思·姜表示,各国应避免对医疗和卫生产品实施贸易限制,要确保这些产品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各国还应积极合作,减少阻碍跨境贸易和投资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在经济复苏之际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

相关推荐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外资眼中“确定性的绿洲”——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十

商务部数据显示,3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2%。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03家,同比增长4.3%。外资机构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前景?如何进一步布局中国市场?新华社记者近日深入多地,调研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发展现状。

新华时评丨从两大展会火爆看中国经济的动力活力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扰乱全球经贸秩序之际,中国举办的消博会和广交会参展品牌和企业数量却创历史新高。

新华时评|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我们有信心

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于中国而言,有利于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经济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于世界而言,有利于把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合作的方式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