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政府让我现在还能有份这样的好工作!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又不能外出务工,这份工作来得及时,真的是帮扶到了我的心坎上。”4月26日中午,明媚的春光洒在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许某某的身上,看着村民们走过自己打扫一新的村道,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59岁的许某某家在安徽泗县瓦坊乡瓦坊村,因病致贫。2017年,因患脑血栓丧失劳动能力的他,身体日渐恢复,他随即向扶贫干部表达了想要就业的想法。综合考虑他的家庭情况和劳动能力之后,村里决定将他选聘为公益性乡村保洁员。经过短期的培训,他在2017年11月正式“上岗”,过上了每月领工资的“工薪族”生活。
“打扫卫生这活累不着人,家门口就是工作间,每天扫扫地清清垃圾,日子过得特别充实。”从清晨到傍晚,许某某每天开着垃圾车回收家家户户门口的垃圾,再统一转运到垃圾中转站,同时负责村里主干道的路面清扫工作。每月300元的工资虽然不高,但稳定的收入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据了解,为解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问题,瓦坊乡结合就业扶贫、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因年龄偏大、技能缺乏、因病因残致贫而产生的就业难题,对有就业意愿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了摸底排查,并根据贫困户自身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科学设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公益性岗位,形成了以岗定人、以人定量、以量取酬、能者多劳、绩酬挂钩利益驱动机制,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村参与公益性岗位的有25户建卡立卡贫困户。按照年龄情况、自身能力情况,村两委评议选定上报。”瓦坊乡瓦坊村党支部书记周家栋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公益性岗位杜绝了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也给他们生活增添了一份充实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泗县瓦坊乡累计提供护路员、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219人。
除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公益性岗位也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好帮手”。“我们村村容村貌近几年来变化非常大,环卫的保洁员认真负责。我们村民也不好意思脏乱差,家家比着干,门前的卫生一家比一家干净。”瓦坊乡瓦坊村村民邰宏江笑着说。
天蓝、水清、林绿、民富,以就业推进老弱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助力乡村环境整治,这种“双赢”的帮扶方式在促进脱贫的同时,也把乡村逐渐打造成了一方幸福乐土。周家栋惊喜地说:“路子选对了,就能事半功倍!乡村公益性岗位不仅可以有效帮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乡村综合管理水平。”(杨秋秋 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