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泗县:抓好党建促扶贫 检验党建看脱贫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杨慧瑾 2020-05-06 16:01:27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近年来,安徽泗县坚持高位推进,注重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实施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的“动力源”和“助推器”作用,以“一抓双促”为抓手,紧贴村情、乡情、县情,创新实施“争创五面红旗、实施五牌联动、助推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工程,打造脱贫攻坚“红色引擎”,为泗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夯实制度基础。

强堡垒,打造核心力量。注重推进服务型村级党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强化脱贫一线的核心力量。培养“领头雁”。注重把素质好,善管理、肯奉献、有威望的村民选进“村两委”领导班子,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聘任到村里工作,围绕“双培双带”,打造一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推动“优结构”。在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主力军”之外,着重优化脱贫攻坚中坚力量,全县各村配优配齐村级扶贫专干及一名党建业务员,加速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有效促进村级干部年轻化。探索“新模式”。以村党总支为抓手,组建“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挥合作社带动力量,发动农户积极参与,通过四带一自或有偿劳务的形式提高农户收入。

重“造血”,优化扶贫载体。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创新党建扶贫载体,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注重聚集合力。实行“村为主”工作机制,突出“选、用、管、扶”,明确驻村工作队队长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副队长任党总支副书记,推进驻村力量与村“两委”双融共促。注重产业发展。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全面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积极推进大路口乡、丁湖镇等乡镇为主的万亩特色山芋种植基地,草沟镇、屏山镇等为主的万亩金丝绞瓜基地,丁湖镇、屏山镇等为主的万亩薄壳山核桃基地,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注重帮扶解困。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利用以支部、党小组及党员活动日形式,进行党建知识、扶贫政策宣传,确保困难群众难有所帮,惑有所解。

扛红旗,打造脱贫攻坚“示范地”。“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泗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及群众的贴心人的作用,让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的一线“亮本领”。“扛红旗”真抓实干。将扶贫攻坚政策向贫困群众进行重点解读,转变部分群众等、靠、要的观念。通过走家串户了解民之贫、民所需,掌握一手资料,做好群众工作,掌握贫困群体,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倾听他们的心声,实施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扛红旗”带头示范。自觉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争当脱贫攻坚政策明白人。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赋能优势,组织党员及贫困户积极参加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带头脱贫致富。“扛红旗”勇于创新。在全县村级基层党组织中开展“脱贫攻坚红旗村”“乡风文明红旗村”“信访维稳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环境改善红旗村”五面红旗争创,配套实施“五面红旗争创公示牌、村干部星级评定公示牌,扶贫小组长三面红旗争创公示牌、十星级文明户公示牌、双培双带先锋争创公示牌”等“五牌联动”工程,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的争先进位意识。(单珊)

相关推荐
城更有温度,关怀暖人心——广州南沙区南沙街道大涌村“涌憬美好”智囊团走访慰问老党员

1月14日上午,广州南沙区南沙街道大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现场工作组与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党工委、南沙区税务局党委、南沙区整备中心党支部、广州市南沙区大涌村委会、南沙城市更新公司党支部相关“涌憬美好”智囊团党员代表开展“城更有温度,关怀暖人心”老党员走访慰问活动,与老党员代表就城中村改造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合肥:“四项举措” 着力加强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

近年来,“养人合肥”立足科技创新人才持续集聚良好态势,坚持“人才聚集到哪里,发展党员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为流动党员营造温暖的家 合肥市深入开展流动党员“安家”计划

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实施流动党员“安家”计划,为流动党员筑牢思想根基、提供暖心服务、搭建发挥舞台,开创了党建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