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凤阳县板桥镇在全镇开展“党建引领助振兴,村企联建促脱贫”行动,以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建设为契机,依托园区企业资源,协调组织福莱特、亚玛顿、凤阳港等多家重点企业与镇村共话发展,共谋集体经济新篇章。
创新思路,党建引领,“无中生有”闯出路。2019年以来,采取“先流转-后整治-再流转”的基本模式,由头铺村创发公司从雷家湖片水淹地群众手中以350元/亩/年的流转土地,集中整治提升后,按照700元/亩/年的价格对外发包,村集体赚取350元/亩/年的差价。目前一期已整治近1000亩,集体经济年增收达50万余元,真正实现了“低洼地变成聚宝盆”,实现了生态效益、土地价值同步提升,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同步推进。此外,发展“稻虾连作”项目,划出200亩土地用于余湾、罗刘两个贫困村进行稻虾连作,实行飞地经济,打造产业扶贫新引擎,为两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益每年增加3万余元。
搞好服务,用活资源,“借锅下米”谋发展。以服务外包方式承接劳务输出,晏公新村以凤阳港为依托,吸纳三家运输公司,承接凤阳港集装箱运输及沥青运输业务,直接创造集体经济收益30万余元。此外,桥西、岗子、濠光、水平等园区周边村均采用此模式对企业的绿化、劳务、安保等进行外包,既实现了厂区保洁,又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了群众就业,打造“多赢”局面。
村企合作,产销结合,“老调重弹”谱新篇。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初探,二铺社区与凤砂集团联建流转土地8亩,计划建设12个有机蔬菜大棚,打造产销一体化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新鲜、绿色的果蔬产品,项目建成后将创造集体经济年收益10万余元。此外,余湾、周良、双碑等村也采用此模式与联建企业在农副产品加工、经济作物产销等方面加以合作。
截至目前,板桥镇18个村(社区)已全部联建,预计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达30%以上,10万元以上的村达50%以上,到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全覆盖。(吴倩玉 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