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贵州全产业链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韦郁莹 2020-06-09 16:57:49

“黔中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贵州,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农村产业革命12个特色产业之一,省领导领衔纵深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现代化经营和信息化追溯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

2019年,全省中药材面积671.41万亩(不含刺梨,下同)、产量193.83万吨、产值16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9%、50.33%、40.81%。全省人工栽培品种160种,天麻、石斛、白及、太子参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推动产业发展中,贵州抓住技术培训、产销对接两个关键环节。组建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为组长、首席顾问,57名省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成立了8个专家组及7个单品行动组,深入中药材种植基地多次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解决企业、农户在基地管护、绿色防控等方面的相关问题。2019年,认定并授牌了11家“定制药园”,8家医药企业、6家医院对口采购药材928吨,交易额达6775万元。

同时,开展天麻、铁皮石斛、党参、灵芝、杜仲叶5种药食同源工作试点,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条。2019年,23个食药两用品种种植面积386.06万亩、产量132.95万吨、产值93.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5%、48.28%、62.78%。黄精果脯、天麻脆片、薏仁米养生酒、灵芝茶、石斛水等食品逐步打开市场。今年,还组织专家制定了《贵州药膳》目录,收集9种中药养生保健茶饮、17种保健粥、23种保健羹汤、3种保健饭、4种保健菜品。

今年,贵州将中药材产业和健康医药产业“一盘棋”谋划。横向推动中药材产业与医药制造业、医药流通服务业、健康融合业、各级医院用药等有效衔接,纵向打通中药材产业本身的种植、加工、销售、仓储物流、新产品研发销售全环节。同时,集中力量抓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带动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提质增效。(高敏)

相关推荐
甘肃“药食兼用”中药材畅销海外

随着健康理念日益普及,具有“药食兼用”功效的甘肃中药材近年持续走俏海外市场。继去年甘肃中药材对外贸易出口值增长逾五成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该省中药材出口值同比增长逾两成。

贵州首次开行至广西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

4月15日,一列满载2688吨化肥的铁海联运班列,从贵州贵阳南站编组场内鸣笛启程,驶向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这是贵州地区首次按集装箱整列班列组织开行至广西北部湾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

首批老挝中药材从中老边境勐康口岸入境 为云南普洱市对外开放带来新契机

2月19日,一批来自老挝的中药材经中老边境勐康口岸进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这是该口岸首次通关中药材,也标志着普洱市开辟出老挝药材进口的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