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邬展霞:自贸港实行“零关税”并非简单的税收优惠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博玉 2020-06-17 10:17:25

日前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一大创新之处在于提出“零关税”的税收制度。

方案明确规定,全岛封关运作前,对部分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可见,“零关税”的实质是“进口环节税制为零”。

从13世纪的马赛自由贸易区出现以来,全世界约有3500个自由贸易区,分布在135个国家和地区,其法律名称各异,如自由区、自由贸易园区、自由港、自由贸易港区、自由边境区、保税港区等。

世界海关合作理事会曾统一规定:自由区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予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由于我国特殊的税制体系,在原有自由贸易区内,虽可暂时免征关税等进口环节税收,但并不免征区内产生的增值税等各项其他属于“国境之内”的税收。此次“零关税”带动的税制简并、税率降低,将直接大幅降低投资、贸易、劳动者的税收负担,进一步增强自贸港区的国际竞争力,为实现货物进出自由、投资自由、人员流动自由消除了税收障碍。

不过,“零关税”创新并非简单的税收优惠,与之相匹配的是自贸港区的整体财税制度改革。

一个是直接税税负降低,包含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例如,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企业(负面清单行业除外),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税率,等等。

另一个是税种结构性改革,包括改革税种制度、降低间接税比例,实现税种结构简单科学、税制要素充分优化,总体目标是使自贸港区税负水平明显降低。

税种调整、兼并势必涉及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分配。为此,方案明确要求建立收入归属清晰、财政收支大体均衡的制度体系。其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销售税及其他国内税种收入作为地方收入,并授权海南根据发展需要自主减征、免征、缓征除具有生态补偿性质外的政府性基金,自主设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作者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邬展霞)

相关推荐
巴西咖啡业仍期待被列入美方“豁免清单”

尽管未被纳入白宫日前公布的对巴西征收50%关税的初步豁免名单,巴西咖啡产业仍寄望美国政府正在拟定的一份“覆盖面更广”的例外清单,从而避免被征收50%的进口关税

自贸港上的法治引擎: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海南样本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零关税”政策落地半年来为企减税2.3亿元

2024年12月1日,中国对包括老挝、缅甸在内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今年6月昆明海关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半年来,已有来自云南、广西、江苏、重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7家企业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享惠货值超11.72亿元,累计为企业减让税款达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