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合肥高新区精准聚力一流园区建设领跑再加速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6-30 14:59:48

日前,《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1+N”政策再升级。合肥高新区紧跟当前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形势,结合历年政策执行情况,推陈出新,不断打造全面、精准、创新的政策扶持体系。

合肥高新区做深政策更新迭代,从2014年实施扶持产业发展“2+2”政策体系到重组升级“1+N”政策体系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1.48亿元,财政资金的杠杆和撬动效应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撬动社会资本近500亿元,惠及企业超17000家次,大大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2020年新修订政策体系多力并发,精准施策,努力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推动新动能培育与新旧动能转换,强势领跑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体系框架精准明晰聚“合”力

高新区不断发挥扶持政策“精准滴灌”效用,支撑引导园区科学有序建设。今年,高新区打破原有的政策框架,重新组建更为精简精准精细化的政策体系,将以往按产业类型分类的18个子政策合并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从企业落户初创到发展壮大成为产业龙头,按阶段将政策分成六大类,即:支持重大项目落地、鼓励人才创新创业、鼓励自主创新、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产业发展、建设优质营商环境。重点围绕落户奖励,房租、人才、固投及研发补贴,高企与品牌奖励、基金与上市支持等要素环节。着力精简内容,删除冗余低效条款,压缩合并全覆盖,政策板块更为整合,政策类型清晰明了,体系“合”力进一步增强。

支持重点实时聚焦增“强”力

今年,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需的人才、资金、自主创新、营商环境等要素为出发点,聚焦百亿企业、百亿产业以及新基建,支持高成长企业等。新增促进高企培育、鼓励发展线上经济、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开展国际化业务等相关内容,加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制造企业、推进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新型应用场景建设、鼓励并购重组、股改上市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深耕培植产业引领,支持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新经济企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聚焦重点,确保政策倾斜落地生效,营造开放融通创新生态。

政策内涵完善扩充融“新”力

按照世界一流园区建设标准,围绕产城融合理念,以将高新区打造为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区为出发点,新增建筑业9项政策条款,主要侧重:引进重点建筑业企业落户、鼓励提升企业资质、创建精品工程、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四个方面;新增文旅卫体8项政策条款,主要包括:鼓励医疗机构争取国际认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设备水平、提升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文化融合等四个方面。协调发展区域文体事业,在支持生态新区综合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上实现新突破。

施惠园区张弛有度显“定”力

一是规范同类政策补贴标准,进行以往同类条款子政策补贴标准差异性研究,细心梳理调整,根据企业类型、所属行业、所在区域不同,将补贴标准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内,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二是规范内容说明及覆盖范围,增加“相关名词解释”,对政策中涉及的重点项目、高层次人才、基金管理机构、上市公司、高技术服务业等所指内容进行说明,进一步规范了政策覆盖范围,便于企业对号入座,申报政策;三是规范有效期限,根据政策兑现实际情况将政策期调整为二年,即二年一修订,优化兑现流程,增加政策延续性。(陈帅)

相关推荐
合肥高新区:“三举措”提升青年党员成才培养质效

合肥高新区开展“一线式”体悟实训三方面突出抓好青年党员的学习教育和成长培养,推动青年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

开启科技与未来的探索之旅 2025合肥高新区科普研学游启航

4月11日,“智慧之光·科创未来”2025合肥高新区科普研学游启动仪式在中安创谷科技园全球路演中心举行。

合肥高新区市政排水管网综合整治工程(二期)项目正式开工

合肥高新区市政排水管网综合整治工程(二期)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核心,聚焦打通城市“地下动脉”,着力构建“雨污分流、转输高效、韧性可靠”的现代化排水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