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蚌埠:建设“海绵城市” 完善“智慧城管”系统 有效有力应对集中强降雨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6-30 15:41:37

淮河流域进入主汛期,在经历多日连续强降雨的情况下,6月28号夜间到29号凌晨,安徽蚌埠全境再次普降大到暴雨。与前几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几次强降雨并没有给蚌埠市区造成大量积水,这与蚌埠市完善了城市“智慧城管”、建设“海绵城市”有很大关系。

6月10号以来,蚌埠市连续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截至6月29号上午10点,蚌埠全市平均累计降水量187.5毫米,较常年偏多一倍,其中蚌埠市区降雨量达到216毫米,城市内湖水位饱和。6月27号8点到29号上午10点,蚌埠市再次普遍发生强降水,全市平均降水量79.5毫米,其中蚌埠市区降水量48.2毫米。

集中强降雨考验着城市排涝能力,城市排涝除险效果验证着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在蚌埠市城区防汛排涝应急指挥中心,近百平方米的电视大屏幕铺满了两面墙,左侧屏幕显示的是天气预报和蚌埠市河流湖泊的实时水位,正面大屏幕显示的是蚌埠市区各个立体交通枢纽和城市低洼地点水位的实时情况。全市河流湖泊、重点部位的水情雨情一目了然,所有资料通过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逐一查看城区易涝点积水情况。同时,蚌埠市住建局在城区内的下穿立交、泵站安排专人值守。“人防加技防”,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蚌埠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经理牛治明介绍说:“一个就是对全市185个点进行视频监控,重点监控城市下穿立交、泵站、出水口和河道,及时查询一些设施的运维情况;第二个就是安排120人的抢险队伍,随时待命,处置积水情况”。

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城市防洪除涝体系建设,一旦出现险情,“智慧城管”系统立即指挥调度抢险人员,及时调度抢排,实现了监管处理“全覆盖、全天候”。

牛治明介绍说:“按照汛前的要求,对全市的管网进行排查,当雨季来过之后,我们就安排人员,一个是泵站、一个是应急中心、还有应急处理中心,几个点安排24小时值班。还有城市下穿通道两端,24小时值守,专人值守。一旦出现情况过以后,我们会通过指挥中心平台指挥我们的抢险队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蚌埠市老城区地势低洼,排涝能力较低。2018年,面对严峻的城市内涝形势,蚌埠市投资4.2亿元,启动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对主城区所有易涝点进行全面整治。“绣花功夫花在地下,彻底打通地下管廊堵点,畅通市区积水入河通道”。

蚌埠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刘士俊说:“第一解决入湖入河通道问题;第二解决了中梗阻问题,中梗阻主要是几个下穿泵站抽排能力不足问题,我们把泵站抽水能力提升了一倍;第三解决了下水(积水下泄)能力不足问题,我们过去老城区的雨水篦子,都是混凝土雨水篦子,下水能力不足,我们全部对所有的低洼地带、易涝点地带更换了铸铁雨水篦子, 全城共更换1200多处雨水篦子”。

“涝水能抽排、积水能吸纳、干旱能调蓄”。在畅通城市积水下泄通道,实时“智慧管廊”管理的同时,近年来,蚌埠市强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凡是城市的空地,一律绿植覆盖,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刘士俊说:“下一步二期工程主要解决城郊结合部的防汛问题,还有将实施城区里面山体的海绵城市建设,随着这些工程的竣工, 我们将彻底解决整个城区的防汛排涝问题”。

刘士俊所说的二期工程,是解决了蚌埠市区的防汛问题后,解决城郊结合部的防汛问题。在前期已经建设运行的“海绵城市”基础上,继续完善“可渗透、能呼吸、易调蓄”的“海绵城市”各种设施。建设“海绵城市” 完善“智慧城管”,蚌埠将告别大雨暴雨城市“看海”现象。(周广策 陈涛  温世彪)

相关推荐
安徽蚌埠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精准发力促就业

2023年12月开始,蚌埠市人社部门创新方法、精准服务,深入开展服务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工的“春风行动”。

安徽蚌埠:创新运用开发EOD模式 打造淮河生态综合治理样板

近年来,蚌埠借鉴和运用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实现经济效益、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增值,用绿色发展为淮河流域城市治理,树立了一个新样本。

安徽五蒙高速沱湖特大桥盖梁施工圆满结束

1月29日下午,五蒙高速施工现场再传捷报。随着沱湖特大桥51号左幅盖梁浇筑完成,标志着大桥顺利完成全部盖梁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