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蚌埠:强化淮河流域生态修复 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杨慧瑾 2020-07-09 17:15:06

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淮河流域,人口密度位居全国七大江河流域之首。淮河流域生态功能重要,是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区域之间重要的生态过渡和缓冲地带,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以来,包括蚌埠在内的安徽沿淮地区,多措并举,强化淮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

蚌埠是淮河中游重要城市,淮河干支流流经蚌埠,蚌埠的生态修复和建设对淮河干支流有较大影响。在蚌埠西部,1.6万亩的大洪山林场,以前200多家石料厂非法炸山采石,林场山石裸露,生态恶化。2017年,蚌埠市进行大洪山矿山整治,取缔所有石料厂。三年来,投入3000万元,从采种、整地、播种到复绿,完成了废弃矿山整治复绿造林3200亩、种花850亩、种草360亩。人工植树存活率95%以上。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大洪山的林带、林网建设,明显改善了山区小生态,森林调蓄水源功能得到恢复。

2017年以来,蚌埠市巩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果,实施增绿增效工程,构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稳固生态基础、丰富生态内涵、增加生态容量,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实施淮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工程2000公顷。截至2019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近14.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753万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0.75%,林木绿化率为26.76%。

“湿地是地球肾脏”。近年来,山水城市蚌埠市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抓手,全市累计投入湿地保护工程项目每年拨付2亿元左右,累计投入资金约25亿元。蚌埠市重点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推动退网还湖22000公顷、退耕还湿4600公顷、退养还滩350公顷,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8个,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13个,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同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主城区淮河河道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天河龙子湖连通工程、天河湖平原水库工程、三县一区县域水系连通补水蓄水工程等项目,通过优化设计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改善水生态环境。目前,蚌埠市湿地总面积达到6万多公顷,拥有自然湖泊13个,湿地率达10.21%,湿地保护率达到了62%。

2017年以来,包括蚌埠在内的沿淮各地针对河湖萎缩、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实施主要支流、湖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淮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采补平衡。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镇污水管网、河道整治等项目。加强淮河流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淮河流域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对所有工业污废水进行点源治理、对农业畜牧业污废水进行面源治理,市县和部分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处理设施,人类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根据生态环境部所属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测,2005年以来,淮河干流再也没有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淮河干流水质全年维持在三类水及以上,完全符合作为饮用水水源地标准。(江志勇 周广策  赵琦)

相关推荐
安徽蚌埠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精准发力促就业

2023年12月开始,蚌埠市人社部门创新方法、精准服务,深入开展服务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工的“春风行动”。

安徽蚌埠:创新运用开发EOD模式 打造淮河生态综合治理样板

近年来,蚌埠借鉴和运用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实现经济效益、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增值,用绿色发展为淮河流域城市治理,树立了一个新样本。

安徽五蒙高速沱湖特大桥盖梁施工圆满结束

1月29日下午,五蒙高速施工现场再传捷报。随着沱湖特大桥51号左幅盖梁浇筑完成,标志着大桥顺利完成全部盖梁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