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蚌埠禹会区:做好“一村一品”文章 创新党的理论宣传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杨慧瑾 2020-07-10 17:29:24

安徽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决贯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宣讲党的政策,培育主流价值,活跃文化生活,注重贴近农民思想和生产生活实际,做好“一村一品”大文章,充分挖掘利用好乡村平台,唱响乡风文明,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丰富传播手段、创新话语表达、提升百姓志愿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深入基层、落地生根。

百姓名嘴

“花鼓响,锣鼓擂……天河水波起涟漪。‘一村一品’话蓝图,扶贫攻坚又克难。百科全书《民法典》,主体平等保障全,十里乡风文明传……”56岁的杨祖业一亮嗓,歌词晓畅,曲调悠扬,引来现场村民一片叫好。村民们手摇蒲扇,陆陆续续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禹会区马城镇庙前村的“夜话庙前”开场了。

杨祖业是马城镇人,是镇里培养的“百姓名嘴”工程的领头羊。为更好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庙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脱贫示范户、大禹艺术团、非遗花鼓等有创作特长的群众中,选拔出一批“百姓名嘴”,结合乡土文化、村民理论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用乡音乡语传递党的声音、回应群众关切。依托“百姓名嘴”工程,杨祖业、冯国锦等人已创作出宣传党的思想、政策的泗州戏、样板戏台词及花鼓灯灯歌等共500多首,还有了自己的创作团队,并精选了200余首编辑成册。

唱响花鼓

“横穿马路闯红灯,市民已把它们扔。路口都有志愿者,劝导引路不乱扯。人人都要讲道德,社会公德要遵守,不搞赌博不去偷……”最近,马城镇冯嘴村分外热闹。一支支“马大嫂”志愿服务小分队走村串巷,充分利用好花鼓灯艺术品牌的平台,打造冯嘴村“一村一品”,将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脱贫攻坚等编成花鼓灯歌,巡回传唱。

“冯国连脱贫又致富,科技指导把他渡。人要有志善学习,不能落伍饱肚肚。网箱养殖泥鳅满,腰包鼓鼓钱来赚,盖起楼房十间两层半,电器买齐全,装饰更好看,孙子面前团团转,党的政策落地又喜欢,男女老少齐口赞……”

冯嘴村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该村的花鼓灯艺术与龙山文化遗址和禹墟文化遗址紧紧相连,具有独特的汉族民间文化风格和地方特色,冯嘴村也是著名花鼓灯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冯国佩大师的故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花鼓灯第一村”。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村民喜爱唱花鼓的特点,探索开展“花鼓唱响新时代”理论宣讲和践行活动,创作花鼓灯等文艺作品1400多件。

“花鼓传唱改变了以往开大会、念文件、讲政策的老做法,解决了群众对理论宣传听不懂、听不进的问题。”马城镇党委宣传部长夏萍说,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鼓灯歌,已经成为思想引导的新载体、道德教化的新抓手、精准脱贫的助推器。

老土广播

在马城镇黄郢村,一月一期的乡村土广播“黄郢一品”成了村民不可错过的活动。既要把党的好政策跟村民聊透彻,也要让村民把心里话说给组织听。在全区创建文明城市大潮中,宣传乡风、乡貌、乡情的媒体渠道丰富多彩,但根据村情,全村1036 户,总人口4166人,而留守在家的部分老人很多了解外界信息还得靠土广播,于是“黄郢一品”土广播应运而生。现场互动、每月播报,主播由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轮番上阵。

“我们每期都精心准备,并用家乡话进行播报。”黄郢村党委书记周辉说。

把新闻播报延伸到村里,把新思想讲进百姓心里,把矛盾化解在沟通里。如今,“黄郢一品”已成为黄郢村村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传播平台,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46期,协调解决问题370多个,参与村民达1910人次

黄郢村以红色抗日教育纪念基地为一村一品的为发展方向,利用“黄郢一品”土广播宣传黄郢历史,接受村民建议,对东古井西古井以及武举人住宅、独山水库、古石头房等历史建筑进行修建,把黄郢村打造成了红色旅游基地,以此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利用区域优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旅游牌。”周辉说。

主题宣演

一个喇叭,一口乡音,几把凳子,马城镇后程村的村民围成一圈。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主题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百姓故事主题宣演讲会。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迎春自告奋勇头一个登场,把植葡萄大户杨马三白手起家、辛勤创业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禹会好人”肖国房则用当地土语分享了自己从摆小摊到注册大棚蔬菜品牌创业致富的故事;生态果蔬、养殖致富的杨寿旺等几位年轻人用嗨接地气加文艺的语言讲述自己返乡投身新农村建设、打造生态采摘旅游的火热实践……身边人的暖心事,后程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休闲生态旅游小镇的“一村一品”生态旅游,激起了村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马城镇宣传部副部长石瑞新介绍,“方言+文艺”的理论宣讲方式,让百姓听得懂、更爱听,“接下来我们还将选拔培训20多名新时代宣讲员,多用一线视角、立足乡土实际,少点照本宣科,多点方言土语,多点百姓身边事,让宣讲更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每周,马城镇后程村的大喇叭都会开播“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节目。其中既有党的方针政策,也有农业农村惠民举措等。“大多是跟大家的切身利益相关的事,而且用土语和普通话播出,就算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都能听得懂。”贾迎春乐呵呵地说,“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一村一品’的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其中板块之一,对保障脱贫攻坚高质量完成、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稳固乡村社会发展环境等具有重要文化支撑作用。”(和鹏飞)

相关推荐
安徽固镇刘集镇:“一村一品”点亮乡村振兴路

今年2月,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印发《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其中,“党建引领提升行动”是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之一。行动开展以来,固镇县刘集镇积极开展“一村一品”项目,2023年全镇24个村居共185个项目预计可实现收入近2000万元。

安徽东至胜利镇: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深度整合特色资源,通过“以点带面、合作共赢”的模式,在“试点+”基础上,鼓励各村积极谋划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探索“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

六安金安区:财政衔接资金助推特色蔬菜种植 赋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

近年来,安徽六安市金安区立足现有资源和城郊优势,积极探索发展香椿、香菇、木耳、芡实、胡萝卜等一批特色蔬菜,带动“一村一品”产业蓬勃发展,既丰富了市民“菜篮子”,更鼓足了菜农“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