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肥东:50家农、企抱团走新“稻”路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7-16 14:46:36

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推动稻米产业振兴,近日,安徽省肥东县组织50家稻米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社会化服务组织成立肥东县稻米产业协会,并谋划打造肥东稻米公用品牌。

据了解,肥东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达110万亩以上,产量超55万吨,拥有种田大户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000多家,该县虽然水稻产业总量大,但存在从业主体多、经营松散,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创建的岱山湖、餐餐盼、谷香缘、世继等品牌在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生产标准不一、品牌小而散、种植效益不佳等问题一道困绕着肥东稻米产业。通过成立水稻产业协会,可采取“生产+加工+销售+服务”模式,整合县内稻米企业优势,引领发展优质绿色生产和订单水稻生产,加强产销衔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农户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据介绍,肥东将通过稻米产业协会实施市场导向的标准化、订单化、品牌化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联合打造一个肥东稻米公用品牌。建立以行业自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稻米产业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地区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进一步整合稻米优势资源、申报地理保护标志、制定大米生产标准、扩大市场宣传推介,增强肥东大米市场竞争力,实现“绿色兴稻、质量兴米”。

该协会将致力于在政府与经营主体之间架打造信息桥梁,制定协会内各行业准则,为会员企业、大户等提供无偿的、有效的信息和服务,充分发挥种田大户、经营主体带头示范作用,通过部分人先行先试,再带动辐射其他农户逐步走规范化生产道路,为做打造区域公用水稻品牌奠定基础。目前各生产基地水稻优质绿色种面积2.7万亩,辐射带动绿色生产40万亩,加工企业与会员及周边农户签订专用水稻订单生产30万亩。(伊人 张军)

相关推荐
合肥肥东:“文旅+创新”让故乡IP狂吸“年轻粉”

近年来,肥东县深挖包公文化内涵,通过创新表达、文旅融合、数字化传播等手段,擦亮包公故里IP,包公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传递清廉精神,圈粉年轻一代,为新时代的廉洁教育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国内首个中子主题科普教育基地在合肥肥东长临河科创小镇揭牌

2025年3月25日下午,合肥肥东县长临河镇中子科学技术科普馆在长临河科创小镇揭牌。

合肥肥东:巧搭“鹊桥”留人才 为冲击“3个千亿”目标聚智赋能

近年来,聚焦“引才”“育才”“留才”三个维度,肥东县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不断强化制度、平台和服务三重保障,真心实意吸引人,真金白银“抢”人,聚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吸引大量青年人才来肥东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