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陈道富:中美金融脱钩可能性极低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0-07-22 11:33:08

新华丝路北京7月22日电(记者韩婕)针对近期中美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摩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近日表示,尽管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也逐步与世界相融合,在各种国际组织中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全面切断中国的美元支付清算体系,可能会引发全球经济崩溃。

尽管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实现“V型”反弹,但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是中国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以人民币计算,2020年前6个月,美国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增长6%。

陈道富日前表示,货币互换是双边国家间的流动性安排,主要用于应对紧急的流动性紧缺。在传统美元供给机制受阻、IMF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为应对金融动荡下的全球美元荒,美国近些年有两轮大范围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一次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次是今年的疫情冲击。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超过3.1万亿美元,且在疫情期间最早实现经济的重启,金融市场相对稳健,并没有出现美元流动性紧张状况。因此,并没有特别的必要与美国签订主要应对准危机状态的国家间流动性供给方式——货币互换,也不宜仅据此就得出世界金融“去中国化”倾向。

针对近期中美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摩擦,陈道富指出,美国应该不会也不能全面切断与世界有紧密联系大国的美元支付清算体系。中国经济已高度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也逐步与世界相融合,在各种国际组织中有一定影响力。世界已不是需不需要中国,而是如何与中国相处的问题。全面切断中国的美元支付清算体系,可能会引发全球经济崩溃。这种后果谁也不愿意轻易面对和承担。

如何应目前国际市场出现的“去中国化”倾向,陈道富认为,我国须从五个方面着手应对:一是准确判断金融摩擦的性质和所处阶段,准确认知可能的措施及其影响。二是深入了解政策背后的真实机制和约束条件,以及政策带来的现实影响,不宜过度担忧导致过度反应。三是尽量引导经济利益考量,发挥经济理性的内在约束力。四是尽可能化压力为动力,倒逼金融深层次供给侧改革,提高金融韧性,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应充分关注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打好金融风险攻坚战,把握好改革、开放的力度、节奏和协调性。五是需要认识到金融的工具性,早做备胎。

“美元支付清算体系以SWIFT和CHIPS为基础。SWIFT是世界级的金融电文传送网络,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支付结算信息传输服务。”陈道富介绍称,中国是其重要的增量市场和收入来源,SWIFT高度重视,继荷兰、美国之后,于1994年在香港设立了第三个支持中心。美国对该组织有较大影响力,但仍无法做到“一言堂”。考虑到我国经济规模和世界影响力,出现被全面切断美元支付清算体系的极端情况概率极低。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升至2.02%,创历史新高,但从整体数据而言,人民币在全球央行储备货币比重中还是略低。

由此,陈道富指出,考虑到我国经济规模和世界影响力,出现被全面切断美元支付清算体系的极端情况概率极低。对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陈道富认为,未来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已呈现多维发展,是有可能出现不同维度之间的替代和竞争的。我国宜积极推动多元跨境支付体系的发展,在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基于卡、电子钱包和区块链的跨境支付体系的作用。

相关推荐
瞭望丨东南亚的中国机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与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合作,携手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全球支付占比创新高,人民币活跃度持续提升

在跨境贸易结算中占比逐步提高,在跨境投融资活动中日益活跃、“朋友圈”不断扩容……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民币全球吸引力持续提升。

吉经济学家:将人民币列入官方每日公布汇率货币名单是“好信号”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学家努尔古莉·阿基莫娃日前表示,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银行将人民币列入官方每日公布汇率的货币名单是个“好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