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其他货币可以代替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朗普的行动可能会加速美元主导地位的衰落,并在此过程中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
全球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替代货币和金融机制,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而从根本上挑战全球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美国经济的规模和稳定性意味着美元是一种有效的保值手段和安全港。本文阐释了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以及有关其未来的争论。
数字资产的迅速崛起,主要是通过基于区块链的技术,为新兴经济体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
印度尼西亚央行行长佩里·瓦吉约日前表示,印尼将与印度和沙特阿拉伯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本币结算。
到2023年底占全球GDP98%的130多家央行将启动开发央行数字货币(CBDC)计划。在未来五到七年里,可以合理预期,其中相当多国家将以批发或零售形式发行CBDC。
尽管美国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不断下降,人们对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规模仍存在担忧,但美元仍保持主导地位。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01亿美元,较7月末下降442亿美元,降幅为1.38%。
世界正面临着一种系统性现象,即美元贬值,从而导致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丧失。拉丁美洲也不例外。
全球金融体系的去美元化将继续。金融部门的技术发展将促进这一点。
玻利维亚开始在进出口交易中使用人民币,成为最新经常使用人民币的南美国家。这一举措对美元在拉美地区金融交易中的霸权地位构成了不算大、但是越发严峻的挑战。
报告发现,尽管美元仍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某些暗流涌动,表明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正在被缓慢侵蚀,货币秩序正逐步向多极方向转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美元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份额仍保持在59%左右。然而,与2021年底的记录相比,这一比例下降了8%。美元并没有失去相对重要性,但随着各国央行在2022年购买的黄金达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对所有外汇储备的需求都有所下降。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48亿美元,较3月末上升209亿美元,升幅为0.66%。
印度尼西亚最大私营银行中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戴维·苏穆阿尔日前在雅加达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去美元化”趋势在不少地区已逐渐显现。东盟计划加强本地货币使用,减少对部分外国货币与支付系统依赖,更好地抵御外部动荡对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
俄罗斯莫斯科交易所数据显示,由于投资者抛售美元和欧元,购入俄罗斯卢布,美元和欧元对卢布汇率9月30日双双大跌。
受英国政府大规模减税计划打击市场信心影响,英镑对美元汇率在26日亚洲早盘交易中一度跌至1比1.03附近,创下1971年英国货币采用十进制以来最低水平,随后回升至1比1.08左右。
美联储继续激进加息带来的利差效应加剧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推动美元持续走高。与此同时,市场人士并不看好其他国家加息或干预市场的操作能够持续稳定本币,美元在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经济表现和市场避险需求等因素作用下表现强势。
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对美元汇率22日再次跌破1比1,最低曾跌至1比0.9934,创下20年来新低。
埃及主要银行8月2日的交易中,埃镑对美元汇率跌破19比1。
显示 19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