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黑土地“种”出农业现代化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刘洋 2020-07-27 10:48:01

新华社哈尔滨7月27日电(记者李凤双、李建平、董宝森)盛夏,两架喷施药剂飞机从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的万亩高产示范田掠过,形成两道白线,绿色田野里用黑色稻苗种出的“天下第一场”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这个作业站站长孔令强说,这种飞机一天能对6000多亩耕地喷施药剂,效率约是无人机的8倍,是人工的数百倍。

这个农场位于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友谊县境内,从过去“唰唰”的割稻声穿越到如今“隆隆”的马达声,中华传统农耕与农场在这片黑土带上实现蜕变。

除了飞机,卫星也被用于友谊农场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孔令强介绍,一方面,他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精准施肥,降低农业投入,减少污染;另一方面,卫星导航技术可以提高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

在今年的水稻生产过程中,农场将卫星导航无人驾驶插秧技术的作业面积从去年的3000亩扩展到30000亩。这项技术令秧苗栽植更加均匀,可使阳光和耕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每亩还能节约16元人工成本。

农场在农业生产中尝试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形成了从地面到天空的我国规模最大的农业机械群。据统计,目前农场农机总保有量4.9万台(件),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99.8%。农机作业实现GPS卫星导航100%、旱田精密播种100%、旱田大马力机车作业100%。

“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探路方向。”友谊农场场长刘化莲说。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以农场为代表的黑龙江农垦近年发挥现代化大农业“航母”示范、引领作用,初步建立起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友谊县郊区,有一个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的农机博览园。这里集中展出了黑龙江农垦多年来引进、使用过的140多台(件)农机具。这些农机具与农场见证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

相关推荐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一批农机装备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农机装备分发仪式4月28日在巴首都伊斯兰堡举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巴基斯坦全国粮食保障和研究部部长拉纳·坦维尔·侯赛因等出席仪式并致辞。

巴基斯坦“新农人”求学陕西杨凌 共绘中巴农业合作新图景

4月21日,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在华培训项目在陕西杨凌开课。培训期间,来自巴基斯坦的“新农人”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系统学习种子生产与加工、牲畜疾病监测与防治等领域的知识。

陕西定边县: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大力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2024年定边县粮食播种面积252.24万亩,总产量41万吨,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7.09亿元,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