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和县:堤坝上的“红色堡垒”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8-03 15:16:20

入汛以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一江六河”水位猛涨,均超警戒水位,其中牛屯河、滁河、得胜河等河超保证水位,多处漫堤、散浸、渗水、滑坡、塌方等险情不断。

靠前指挥  战斗在堤坝

和县善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潘晓娣将7月19日那天全镇出现的险情用“七处失火,八处冒烟”来描述。善厚镇防汛埂段为滁河和6条支河堤段,堤防战线76公里,光滁河就有15公里。“那天滁河漫堤很长,水势猛涨。”提及险情,潘晓娣惊魂未定。当天下午她立即向县汇报险情。县委书记陈永红、县长汪强亲临现场指挥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滁河防汛抗旱指挥所临时党委书记张四梅、副书记刘金星、委员武军现场调度。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飘扬的党旗,临时党组织靠前指挥。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临时党委紧急调来500名镇村干群,教师500人、县直机关、台创园、开发区、企事业单位职工共2000人参战。

滁河险,红旗河、导流河、东风河等河堤也是险象环生,导流河水突然把子埂撕开二三米大的豁口,镇党委委员汪小康带着七八个村民冲上前,用血肉之躯阻挡汹涌的洪水,双手死死按住豁口处的沙包,连河长制告示牌也拿来抵挡。

在临时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家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赛跑,到次日凌晨五六点,绵延5公里的漫堤,被一道长长的用双手垒起的钢铁堤坝拦死。

安置撤离 一个不能少

河水猛涨,绵延2公里长的乌江镇双桥河周祁段下的金马村,有8个村组440人需紧急转移。在金马村何村、金楼等5个值守点临时党支部带领下,镇村党员干部、网格小组长挨村挨户摸排做工作。可是个别群众不愿撤离,小柯鲁村组周某,中风留下后遗症,只能坐轮椅,女儿又智障,父女俩长期吃药,投亲无门,安置点又不愿去。何村临时党支部书记曹军了解情况后,开着车带他俩去医院检查买药,父女俩才愿撤离。

部分老百姓不愿撤离,主要担心家里的鸡鸭得不到喂养。于是临时党支部就将责任落到包片村干部身上。他们让群众把稻子放在家门口,每天替他们喂养家禽。

功桥镇汤城村贫困户张学根家养了二百多只鸡和鹅,撤离时,老伴不肯离开,胡义春等三名党员、驻村扶贫队员帮她卖了30多只鸡,答应每天替她喂养家禽,她才安心撤离。这次撤离,本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原则,限时转移。截至目前,全县已转移19464人,其中集中安置在台创园、老幼师、南义等6个安置点1805人,投亲靠友17659人。

越有险情  越要冲在前

说起成立于1995年的大汤圩村老西圩打桩队,在功桥镇可谓无人不知,每年的全县打桩比武中,该队总是名列第一。打桩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俞世年带领的打桩队24人中,党员5人。“越有险情,越要冲在前。”俞世年接到险情任务,就带着这班人奔赴险情点。

7月19日,大汤圩代桥站向西50米处出现滑波,裂缝四五十米,打桩队闻汛而动,从中午10点干到12点结束战斗。接着他们又得知杨圩耿华机站向东四五百米处塌方十几米,于是又马不停蹄再出征,那晚从7点干到次日凌晨2点才结束。突然天下起瓢泼大雨,雷电交加,他们全身都淋透了。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石跋河防汛抗旱指挥所临时党委委员陶振华一句“你上去了,别人也会跟着你上”感染无数人;“扶桩堵漏子,我先下。”即将退休的县城市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何龙友率先跳下水;“我们来”,乌江镇黄坝村支书朱五和为守护堤坝“生命线”,带领群众奋战在大堤……

目前全县已建临时党委5个,临时党支部218个,其中群众安置点8个,专业性打桩队等15个。带领大家奋战在抢险一线的全县各个“红色堡垒”,将“忠诚、干净、担当”写在抗洪堤坝上,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常兴胜  钱进)

相关推荐
安徽和县:锐意改革 严守粮食安全“生命线”

近年来,和县粮食系统历经多轮改革,揭开“盖子”,就是要把粮食系统里的陈年积弊拎出来,拔出“病根”。

荒山秃岭披绿装 安徽和县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和县将着力打造香泉温泉养生、石杨运动休闲、半月湖休闲度假等文化旅游带,以此吸引更多长三角游客观光旅游。

安徽和县:民生工程惠民生

近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财政局民生办主任叶哨兵说起民生工程,认为它确实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