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次轮谈判无进展 “脱欧”陷入“沼泽带”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7-21 17:03:00

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21日电 (记者田栋栋) 经过四天闭门会谈,英国与欧盟第二轮“脱欧”谈判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落下帷幕。由于双方互不相让,谈判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分析人士认为,双方明确了各自在核心议题上的立场,这是本轮谈判的“最大成果”。但如果双方不能在未来谈判中拿出足够勇气和智慧消弭分歧,英国“脱欧”进程很可能陷入“沼泽带”。

核心议题互不相让

本轮谈判中,双方在三个核心议题上互不相让,没能缩小分歧。

关于“脱欧”费用议题,欧盟“脱欧”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强调,有序“脱欧”意味着双方需要就相关费用达成一致,希望英方尽快明确立场;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斯表示,双方均意识到厘清彼此在这一议题上义务的重要性,但最终解决该议题需要双方都展示出一定灵活性。

关于“海外公民权利监管”议题,巴尼耶说,本轮谈判充分暴露出双方在这一议题上的“根本性分歧”,欧盟认为,欧洲法院应是在英欧盟公民权利的唯一“监管者”。戴维斯则强调,双方在维护海外公民权利方面的其他诸多具体领域存在共识,将就共识和分歧发布联合声明。

关于“英国-欧盟陆上边界”(即英国北爱尔兰与爱尔兰边界安排)议题,巴尼耶希望英方进一步明确立场,他认为英国“脱欧”对爱尔兰以及爱尔兰与北爱尔兰合作的影响仍需研究。戴维斯强调,双方将继续遵守1998年达成的《北爱和平协议》,并寻求“灵活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

欧盟团结与英国分裂

分析人士认为,双方之所以在第二轮会谈中没能弥合分歧,源于欧盟其余国家的团结和英国国内的分裂。

为保持欧盟的凝聚力,其余27个成员国在英国提出“分手”后进一步协调立场,在德法两国的引领下立场日趋一致。这也让欧盟“脱欧”谈判团队底气渐足,不愿在谈判中轻易妥协。

事实上,虽然欧盟多次强调不会因“脱欧”而对英国采取惩罚措施,更不会有“复仇”的想法,但巴尼耶多次明言,英国“脱欧”是有“代价”的。

英国舆论不太相信欧盟方面承诺“不报复”的言辞。英国广播公司(BBC)翻出了巴尼耶与英国金融界的陈年旧账,称其在担任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与服务的委员期间曾因不满银行家的高额奖金而与伦敦金融城“开战”,为此曾被英国媒体称为“欧洲最危险的人”。BBC还引用《金融时报》的话称,“任命巴尼耶为首席谈判代表本身就是在‘挑衅’,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对英国的‘复仇’”。

而在英国国内,首相特雷莎·梅不仅面对分裂的民意,还背负着一个分裂的内阁,在“硬脱欧”和“软脱欧”之间左右为难。高层的犹豫态度直接传导给了英国“脱欧”谈判团队。在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戴维斯表现中规中矩,大部分时间是在照本宣科,自己发挥的内容不多。

久拖不决或致“多输”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谈判久拖不决,很可能在2019年3月29日的谈判截止日期前“达不成协议”,从而引发“混乱脱欧”,造成“多输”局面。

英国智库“变化欧洲中的英国”主管、伦敦国王学院教授阿南德·梅农认为,“达不成协议”的局面不仅会使英镑贬值、工资缩水、触发通货膨胀,还会影响消费需求、削弱商业信心和投资信心。英国和欧盟会陷入无休止的“相互指责”,这会让双方未来的合作难上加难。

在梅农看来,“混乱脱欧”至少在短时间内会引发政治混乱、司法混乱以及经济灾难,因此英国政府须全力避免“达不成协议”的结果。

相关推荐
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后的前进方向

值此中欧建交50周年和《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之际,中国和欧盟领导人认为中欧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关乎双方人民福祉,对维护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国际观察|相向而行 继往开来——中欧人士解读中欧关系经验启示

中欧人士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应相向而行、继往开来,总结中欧关系发展经验,增进理解互信,巩固伙伴定位,凝聚合作共识,妥处分歧差异,共同开辟中欧关系下一个更加坚韧自主、更加成熟稳定、更加目光远大的50年。

专访|中欧应相向而行、携手合作——访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蔡润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蔡润日前在布鲁塞尔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即将在中国举行,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此次会晤为契机,总结中欧关系过去50年有益经验和重要启示,规划中欧关系发展前景,携手开创中欧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