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聚焦12大产业 · 中药材】产销对接 创建“定制药园”稳市场

来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责任编辑:韦郁莹 2020-08-06 11:19:16

“今年还要扩种十几亩薏苡仁!”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种植户王元仁忙着栽苗,“去年每亩收六七百斤,20多亩收入4万多元,基本上都是卖给公司,比种其他农作物要好得多。”

兴仁市是“中国薏仁米之乡”。今年1月份,贵州兴仁薏仁米电商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大普村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土地,打造以销订产的“定制药园”,确保精准化、个性化订制薏仁米的产销。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植什么。‘定制药园’产品能达到中药饮片标准,加上套种模式,每亩薏仁米产值可翻一倍。”公司负责人夏召和说,今年预计在兴仁市发展薏仁米“定制药园”2.7万余亩的。目前,已在巴铃镇签订了8000多亩订单,可带动2384户农户,584户贫困户增收。

为充分发挥贵州中药材资源优势,去年底贵州省印发了《全面推进“定制药园”推进工作方案》,明确到今年底“定制药园”种植面积20万亩的目标,并逐年扩大“定制药园”认定规模。到2025年,力争把贵州建设成为国内外排名前列的中药材原料供应基地。

“这是我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领导评价到。

平坝区白及种植

都匀市平浪镇中药材种植基地

2019年11月28日,全省医药企业与中药材企业供需会暨“定制药园”对接会在贵阳举行。11家优质中药材种植企业被认定为“定制药园”,8家医药企业、6家医院和种植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同时,省中药材专班将收集省内150多家企业的原料采购年度需求量,将省内582个200亩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109个单品向药企、医院推荐,建立稳定的定制关系。并制定了“定制药园”奖补政策,通过“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以销增产”的方式,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目前,贵州已建立太子参、钩藤、黄精、天麻等中药材“定制药园”11.6万亩。2020年,力争省内药企和医院采购本省药材比例从目前的40%提高到60%以上,推动中药材产销对接更加紧密。(邓钺洁)

相关推荐
甘肃“药食兼用”中药材畅销海外

随着健康理念日益普及,具有“药食兼用”功效的甘肃中药材近年持续走俏海外市场。继去年甘肃中药材对外贸易出口值增长逾五成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该省中药材出口值同比增长逾两成。

贵州首次开行至广西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

4月15日,一列满载2688吨化肥的铁海联运班列,从贵州贵阳南站编组场内鸣笛启程,驶向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这是贵州地区首次按集装箱整列班列组织开行至广西北部湾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

首批老挝中药材从中老边境勐康口岸入境 为云南普洱市对外开放带来新契机

2月19日,一批来自老挝的中药材经中老边境勐康口岸进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这是该口岸首次通关中药材,也标志着普洱市开辟出老挝药材进口的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