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把梦想实现在山水间——陕南乡村旅游带动创客下乡热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8-10 10:34:51

新华社西安8月10日电(者陈晨、李浩)一直梦想着在城里开家店的重庆姑娘王烨不曾想到,自己的创业之路,竟始于秦巴山区深处的一个小山村。

布景时尚,音乐动感,在王烨创业的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旅游小镇终南山寨里,她的酒吧颇为显眼。3年前,在重庆打工的她和丈夫到柞水旅游,瞬间爱上了这座山水小城。

如今,王烨的酒吧已是小镇的网红景点,常有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我们的卖点就是休闲经济,让城里人从都市喧嚣中暂时解脱出来,享受一个轻松的午后。”

漫步在终南山寨,时尚民宿沿街而立,特色工艺品店鳞次栉比,热闹的小吃街上,吆喝声此起彼伏。近年来,这座旅游小镇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许多创客从西安、青岛等地而来,把梦想实现在山水之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秦岭深处的柞水老乡越来越明白这句话的道理。在营盘镇朱家湾村,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曾一心想走出大山的郑传家也回来了。政府出资整村改造,组织村民学习厨艺和接待礼仪,昔日偏僻的小山村华丽转身为美丽乡村,他的农家乐也越开越红火。

“过去,我们村可不是这样子。”望着满目葱茏,36岁的郑传家感慨万千。小时候,村民上山种地,要先砍一片树林,起火一烧才能就地起肥,山像是被剃了头。20世纪末,退耕还林启动,绿水青山渐渐回归。

乘着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的东风,朱家湾迎来如织游人,小城柞水也成了西安人的后花园。2019年,柞水接待游客1015万人次,带动了3500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还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

打造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绿色产业……在陕南秦巴山区,越来越多地方将乡村旅游作为绿色发展突破口,乐享生态红利。

细雨过后,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漫山遍野的茶林里,一条条步道延展开去,游客三五成群,俨然一幅画卷。“90后”青年罗杰拿着手机正在做直播,将家乡美景放上云端。

今年春节后,在深圳打工8年的罗杰婉拒了老板升职加薪的邀约,回到家乡做起直播带货。“我们这里满山都是宝,茶叶、蘑菇、木耳,网友喜欢着呢!”创业不到半年,他已经积累了1.3万名粉丝。“网络直播为村里积攒了人气。我最近正在和县供销社谈合作,准备建一座农副产品展示厅销售平利的农产品。”

在有秦巴山区“最美茶乡”美誉的平利,创客下乡经营“美丽经济”渐成热潮。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说,平利坚持生态立县,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工作主线。近年来,全县先后建成16个千亩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了融“登茶山、游茶园、采茶叶、购茶品、赏茶艺”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之路,带动了2100余人返乡创业。

屋后居住、房前开店。在安康市石泉县后柳镇中坝作坊小镇,72户易地搬迁户“变身”72行作坊,竹编店、陶艺馆、榨油坊,一家家特色鲜明的“创客小店”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在一家工艺品店内,37岁的李宗琴穿着鞋套、手持棕叶,一把漂亮的蒲扇在她双手间渐渐成型。2018年7月,嫁到汉中的她回娘家探亲,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为此还专门去云南学习藤编手艺。如今,她每年收入8万多元,生意蒸蒸日上,还把两个孩子接回老家读书。

“城里人来看我们的好山好水、老房老屋,品尝特色庖汤宴,再带一些工艺品回去。”李宗琴说,在大山深处住了几十年,没想到这“看惯了的山水”,竟成了村里最大的财富。

相关推荐
安徽芜湖繁昌区:打造特色景观绿道 建设宜居宜游和美乡村

8月13日,交通运输部对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1号公路及建成“三环五带”农村公路体系进行了评估验收,得到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安徽怀远万福镇:“莲藕+文旅”走出乡村产业振兴路

7月的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万福镇到处是莲藕片片,莲花艳艳的壮美景象。素有“淮北水乡”之称的万福镇依托水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莲藕生产,走出了一条“莲藕强镇、生态美镇、旅游兴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芜湖繁昌图书馆:探索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旅游振兴

自2020年以来,安徽芜湖繁昌图书馆,积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理念,不断在“景区+图书馆”、“民宿+阅读点”、“阅读+旅行”等多个方面积极尝试与探索,拓展图书馆服务内涵,为实现图书馆在新时代环境下的服务创新,促进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