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贵州推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韦郁莹 2020-08-13 13:16:34

今年以来,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围绕“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充分把握中医药发展机遇,通过推动重点产品规模化、加强技术服务、深化产销对接,努力推进全省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推动重点产品规模化,提升产业集聚度

贵州省安排产业发展资金7600万元,支持种子种苗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地初加工、定制药园等57个项目,已下达3800万元(立项资金50%)。同时,狠抓结构调整,迅速做优做强天麻、石斛、太子参等15个单品,同步推动黄蜀葵等“短平快”优势单品规模化集聚发展。其中,60个县(区)种植林下仿野生天麻20.87万亩,大方、德江和雷山核心产区全国闻名;全省石斛种植面积16.11万亩,近野生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以赤水为核心的金钗石斛产业集群,以及黔西南、黔南石漠化区铁皮石斛产业集群;白及总面积10.17万亩,占全国的70%;太子参种植面积29.96万亩,居全国第一,已初具全国定价权;薏苡仁总面积57.17万亩,兴仁成为全国薏苡仁核心集散区,产加销一体化已基本形成……各重点单品产业规模效益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

加强技术服务,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一季度,围绕“种得好”,贵州省发布22个中药材品种技术指导合集,帮助种植户掌握春季育苗和种植技术。二季度,围绕“管得好”,印发《关于做好全省中药材生产技术培训的通知》,组织专家到“9+3”县(区)及15个种植大县开展选地与整地、种苗繁育、病虫草害防治等实操技术培训,已完成2500余人次技术服务,提升种植管理水平。针对近期雨涝灾害频发情况,抓好防汛排涝和灾后管理等工作,印发《关于抓好中药材基地防汛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做好育苗、栽种、采收及产地初加工、贮藏等工作,降低雨涝灾害造成的影响,保障药农收益。

深化产销对接,助推“黔药出山”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策划树立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贵州中药材品牌影响力。二是设立中药材“消费扶贫”宣传展示窗口,贵州省中药材体验店近期在贵阳开业,其他展销窗口也正在筹备中。三是对全省2500余家中药材经营主体生产情况进行月调度,及时将调度情况发送给成员单位,为各单位开展中药材产销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对接国药集团、太极集团等制药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召开2020年贵州省石斛产业推进大会,促成18家省内外企业签约8.8亿元;组织企业参加贵州省十大工业产业“加强产销对接推进协同发展”系列活动之健康医药产业产销推介活动,37家单位签订了24个产销合同,涉及金额9.8亿元。五是规范定制药园,发布《贵州省定制药园建设规范(试行)》,对已授牌的11家定制药园进行复审,完成51家新申报药园的室内初审,正在进行实地评审。

此外,今年4月成立的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构建了与政府、科研机构、市场、企业、药农的纽带,服务会员单位,提高贵州中药材知名度。(韦郁莹)

相关推荐
甘肃“药食兼用”中药材畅销海外

随着健康理念日益普及,具有“药食兼用”功效的甘肃中药材近年持续走俏海外市场。继去年甘肃中药材对外贸易出口值增长逾五成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该省中药材出口值同比增长逾两成。

贵州首次开行至广西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

4月15日,一列满载2688吨化肥的铁海联运班列,从贵州贵阳南站编组场内鸣笛启程,驶向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这是贵州地区首次按集装箱整列班列组织开行至广西北部湾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

首批老挝中药材从中老边境勐康口岸入境 为云南普洱市对外开放带来新契机

2月19日,一批来自老挝的中药材经中老边境勐康口岸进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这是该口岸首次通关中药材,也标志着普洱市开辟出老挝药材进口的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