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家认为日供应链政策并非要对华脱钩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0-08-25 11:14:16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24日发表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题为《日本供应链政策并非要和中国脱钩》的文章称,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在3月表示:“由于中国等国向日本供应的产品减少,对我国供应链的影响令人担忧,因此对一国的依赖度且附加价值都很高的产品谋求生产据点回归我国,对于其他产品也尽量不依赖一国,让生产据点分散到东盟等地以期实现多元化。” 

其结果反映在4月7日公布的修正预算案中,对明显脆弱的供应链改革,拿出2486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5元人民币———本报注)预算。中国政府当然会怀疑,日本政府是在促进日企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落实日本版脱钩政策。政策的现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很有意思的是,政府的方针分为“针对供应链对策的国内投资促进事业费补助金”和“海外供应链多元化等支援事业”两大块。前者指“随着新冠疫情的扩大,凸显我国供应链的脆弱性,所以为了顺利确保供应生产据点过于集中的产品、材料,或者国民健康生活中所需重要产品、材料,对在国内实施生产而建设生产据点的企业进行补助”;后者是“为支援在国外生产产品、零件材料生产线的多元化,对引进强化供应链的设备的企业进行支援,尤其是在亚洲地区通过生产线的多元化等来强化供应链,强化日本和东盟间经济产业合作关系的企业”。 

简单来说,前者对应回归日本的企业,后者主要是支援向东盟地区转移的企业。当然,其中并没有记载“从中国”回归、“从中国”转出的字样,也或许想突出不是针对在华日企为目标这一点。 

问题是预算。日本政府将预算的九成左右用在前者,后者只用了一成,就200亿多一点。也就是说,日本政府拿出的预算几乎都用于向日本回归的企业,而向东盟转移的预算只是很少一部分。可以说这是出于对中国的考虑,也是回应日本企业现实的要求。 

日本政府于5月公开征集补助金申请,结果于7月公布。从公布的结果来看,关于“针对供应链对策的国内投资促进事业费补助金”,一部分包含半导体相关的尖端产业,但多数以口罩、医疗设备、消毒用酒精、检测套件、医疗用防护服等为对象。这些制造据点从海外转移到了日本。虽然公布的结果中,没有记载在国外企业“从何而来”,但也包含了不少从中国撤退的企业。 

另一方面,关于“海外供应链多元化等支援事业”,公布结果也同样包含一部分尖端产业,但大部分是医疗相关工厂的转移,目的地有越南、泰国等。虽然这里也没有明确表示源自哪里,但包括从中国转移出来的企业。 

可见,目前日本政府在补充预算中拿出的2500亿日元,主要用于医疗相关产品和器具工厂的转移,而且大多用于向日本国内转移的企业。这与美国正在进行的尖端产业的脱钩内容不同,日本只不过是为了能更简便地筹措到口罩等物资;虽说是生产据点的转移,但九成预算用于向国内转移。这也并不是代表日本所有企业的倾向。因此,将日本政府拿出约2500亿日元的预算,说成要与中国进行脱钩,并不符合实情。 

相关推荐
合作共赢 “链”动全球:外企持续深耕中国

观察人士认为,外资企业看好“投资中国”机遇,折射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优质的市场环境,让外企愿意将自身业务发展与中国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紧密结合。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实现新进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自成立以来,成员国不断加强经济联系,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2024年,各成员国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合作方面实现诸多新进展。

从一场合作交流会看陆海新通道发展新机遇

11月2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拉开帷幕。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成立仪式暨重庆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交流会同步举行,陆海新通道沿线部分国家工商会负责人、“13+2”省区市贸促会代表、相关国家驻华使节和企业代表济济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