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美学者认为美放弃全球化只会自食苦果

来源: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双月刊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0-08-27 12:20:08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双月刊网站8月20日发表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和蒙特雷米德尔伯里国际研究学院兼职教授托马斯·豪特题为《放弃全球化只会损害美国企业》的文章称,我们仍深陷于冠状病毒大流行之中,甚至在早期阶段,或许已经有许多人预测它会如何永久改变世界了。病毒暴露了我们供应链的脆弱性,中断重要的进口产品进入美国并引发要求美国跨国企业将生产转移回国内的呼声。在贸易战爆发和华盛顿推动与中国经济脱钩之后,疫情使得人们普遍预测会出现去全球化。

但美国的跨国企业知道,供应链的去全球化和与中国的脱钩实际上从长远看会削弱它们在美国生产和与中国企业竞争的能力。它们知道,美国领导的贸易去全球化将在经济和政治上孤立美国。它们知道,回归仅仅是向供应链注入更多弹性的一小部分。因此,它们将抵制其他人提出的这种搬起石头砸了美国经济之脚的要求。

最终,这场大流行和与中国的经济冷战将导致全球经济运作方式的改变,例如在离国内更近的地方生产重要的医疗保健产品,对战略技术进行更多的禁运。但我们全球化经济的基本面———以及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不会改变。以下列举四个理由。

1.美国科技产业依赖全球的销售和运营。

美国实力最强的科技公司依靠全球层面的销售和运营,从而保持领先于外国竞争对手。例如,半导体、超清洁柴油发动机和消费电子产品都需要大量的研发支出,而如果不能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英特尔、康明斯和苹果的全球领导地位将土崩瓦解。美国对中国保持贸易顺差的产业都是高附加值行业,而贸易逆差最大的行业如服装、家具和电子装配往往是低附加值行业。中国国内的高附加值产业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而且还将继续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因此,美国与中国的科技战———即关闭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的渠道———只会推动中国取代美国领导地位。

2.去全球化不会把工厂带回美国。

美国所有外国子公司生产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在哪里生产在哪里销售。外包的产品极少运回美国销售。限制外国对美国制造的最终产品进行投入只会提高产品的成本,正如最近美中贸易战所表明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在这次大流行期间之所以减少,是因为美国消费者购买包括来自中国的商品在内的所有商品的数量都减少了,而不是因为海外回流。

此外,在先进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美国企业依赖的是国外生产的更廉价的零部件,从而使美国得以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这些中间产品的全球贸易是一条巨大的双向通道。美国出口的中间产品与进口的量几乎一样多。限制从钢铁到半导体等中间产品的贸易只会抬高各地的价格,不会给任何国家带来好处。

3.中国正在积极全球化。

中国意识到靠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生产活动正在向东南亚和东欧转移,因而通过鼓励发电、建筑设备和电信系统等附加值更高的行业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海外项目供货并投资于外国市场业务,从而迅速实现产业的全球化。

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跨国企业想要得到美国跨国企业花了几十年时间打造的东西———能够利用每个地点的不同优势的国际生产、研发、销售和分销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加强它们在国内的竞争地位。例如,康明斯公司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建立在中国生产业务基础之上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就无法向中国客户销售同样多的美国制造的超清洁柴油。美国媒体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描绘成附带苛刻条件的大型项目来剥削新兴市场客户。但事实上,大多数“一带一路”项目都是互惠合作的协议,合作方是东道国医疗保健、城市交通和其他基本服务的提供商。

4.去全球化听起来不错,但一旦你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设计产品就行不通了。

去全球化的说法低估了取代全球供应链的难度和代价,夸大了成本与弹性之间的冲突。企业对外国资源的依赖主要是为了人才和技术能力。

跨国企业最擅长适应新的国际环境,也有办法提高供应链的弹性,而不仅仅是靠增加国内的生产和储备。它们可以有双重来源,增加一个与当前供应商在中断风险评估方面完全相反的供应商。它们可以坚持要求供应商建立更灵活的工厂,以便很快地生产出更多的某种稀缺产品。它们可以构建实时信息采集,能够立即对某个威胁做出调整。例如,专业化学品公司卢布里佐尔石油公司知道它需要的原材料中有多少在工厂里、在运输途中、在供应商的仓库中等等。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构建替代材料的信息集。更高的弹性并不需要放弃对成本的控制,但的确需要加强合作与能力。

归根结底,全球化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它创造了价值,增强了公司的能力。就像任何一种经济现象一样,它的钟摆可能摆得太远,造成不公平的失衡和危及美国安全的供应风险。很难说全球化只帮中国人但帮不了美国人。一个去全球化的世界会夺走我们最好的东西。


相关推荐
数字中国进行时丨海外并购到反向输出——制造业企业“出海”正旺

企业“出海”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中国制造”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在不断“出海”磨砺中,企业能熟悉产业高端市场,积累技术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

美媒: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助力美企业绩改善

多家美国跨国企业日前表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提振了企业在华整体销售额,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国国内市场消费支出增长乏力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专访:美国企业热切盼望继续开拓中国市场——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企业对继续开拓中国市场充满期待。美中两国经济不能“脱钩”,加强合作才有益于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