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南海畔,千帆竞发湛江湾。
蓝天碧海之间,此起彼伏的汽笛声响彻天际,久久回荡,既是对完成长途跋涉旅途的一个小结,也是即将开启新征程的一个冲锋令。
湛江港集团宝满集装箱码头全景。
“大船进出港”的盛景对于湛江人来说并不陌生。港口是湛江经济发展的一张实时晴雨表,港口越是繁忙,产业越是兴旺发达,内外贸越是畅通,城市就越是蒸蒸日上。
尤其是在今年疫情影响之下,湛江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笔墨”着力于描绘“港产城联动”画卷,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推动“蓝色崛起”,高质量铺就发展蓝图。
连日来,记者先后走马湛江港集团宝满集装箱码头、中科炼化港口码头、宝钢股份湛江钢铁成品码头和原料码头,用镜头带你一睹湛江港口的繁忙景象。
“旺” 满负荷运转“迎来送往”
8月25日,湛江港集团宝满集装箱码头偌大的堆场上,成千上万个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摆放得满满当当。另一边厢,一台台30多米高的岸桥在作业人员的操作下对进出口货物“迎来送往”。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散货码头。
湛江港集团宝满大型油品储存基地。
该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湛江港集团致力于打造区域集装箱特色业务,开辟4条内外贸航线后,周边港口水转水支线越织越密。
同时,创新半高箱、特种箱装钢材、小汽车散改集运输等新物流模式;开拓半高箱回程货源;开展冻品船边直提业务,建设进口水产、冻肉集散中心;加强南北协同,优化南北航线布局,丰富南北集装箱航线网络……一系列有效举措,使得该集团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集装箱码头每天满负荷运转。
这是湛江港紧张而繁忙的作业一景,也是湛江港集团今年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一个有力见证。
疫情防控期间,湛江港集团迎难而上,积极开发新客户、新货源、新模式,不断优化生产调度组织,港口生产实现逆势增长。
30万吨大型铁矿船正停靠湛江港卸载铁矿。
湛江港集团宝满集装箱码头,一艘巨轮正停靠作业。
今年以来,湛江港集团深化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合作,新开拓至东南亚等转水分拨通道,湛江至长江、华南、中西南、东南亚等通道布局更加完善。同时,石油业务多元化发展,周边原油期货交割库扩大至90万立方米,创该业务启动以来最高纪录。
在“精益生产”主题活动推动下,湛江港集团强创新,稳发展,高效有序地组织生产,运营管理质效提升,不仅于今年6月4日和6月11日相继接卸了湛江港开港以来长度最长和吃水最大的铁矿石船舶;7月13日还突破性完成8艘大型船舶的同潮联动离靠泊作业,同潮联动船舶载重吨数及载货量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近日,湛江港首票铁矿完成装箱,标志着铁矿“散改集”拓展业务成功启动,这也是湛江港进一步发挥招商港口南北协作资源优势带来的新成果。
“候” 货轮排队等待进港
“今天早上一艘30万吨级的货轮才离港,上午10点就又有一艘从巴西来的17万吨货轮靠泊了,待防疫检查后就可以接卸。”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原料进厂管控张英富告诉记者。
湛江港集团宝满大型油品码头。
湛江钢铁成品码头,一艘轮船正用巨型吸铁石作业。
8月25日上午,湛江钢铁原料码头上的卸船机一刻也不停歇地从两艘17万吨的巨轮上抓取铁矿石。一斗斗红色的“食材”通过皮带输送系统和堆取料机,稳稳地落到料场,等待“千锤百炼”。
原料码头可靠泊17—30万吨级的货轮,码头上3台卸船机每天24小时不停作业,把来自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源源不断地送往湛江钢铁的“粮仓”。最忙碌的时候,3个抓斗上下运作,蔚为壮观。7月28日,码头整船接卸了一艘30万吨级的货轮。
毗邻原料码头的是湛江钢铁的成品码头,承担着湛江钢铁钢制品水运出厂。长达834米的码头有8个泊位,记者采访当天,码头上已全部满泊。
6月4日,开港以来最长船舶“中海韶华”轮铁矿船靠泊湛江港。
8月25日,各类大型船舶靠泊湛江港。
一辆辆框架车、板车来往穿梭,把冷轧卷、热轧卷和宽厚板等钢制品运送到岸桥底下。5个守候在码头上的“巨人”——岸桥伸出长长的吊臂,紧张而有序地将钢制品吊到船上。这些钢制品将被发往珠三角、华东及北方,出口东南亚、欧洲和美洲,主要用于家电、汽车板等领域。
“码头上每天有四五十名工作人员奋斗在一线,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时,生产也毫不放松,24小时轮班,确保码头正常作业。”成品码头水运管控人员林日勇每天都要在码头上走上几个来回,仔细巡逻。
极目远眺,湛蓝的海面上,一艘艘货轮或带着原料远道而来,或满载成品整装待发,一艘甫一出港,下一艘就马上进港,来来往往,无缝衔接,还有许多货轮驶至航道等待拖船,光成品码头一个月就有200—300艘货轮进出港。繁忙的港口成为东海岛一道独特风景线。
“忙” 两月接卸物料超百万吨
8月20日,随着中科炼化公司总调一声令下,靠泊在中科炼化码头液3#泊位的“志海15”轮船,正式开装连续重整装置生产的轻石脑油料2450吨。这是中科炼化首次油料装船作业,标志着该公司正式打通了海上货物出厂的通道。
8月25日,湛江港集团宝满集装箱码头,一台台30多米高的岸桥在作业人员的操作下对进出口货物“迎来送往”。
湛江港集团宝满集装箱码头,堆场内堆放着满满当当的集装箱。
8月25日,湛江钢铁成品码头正吊装 冷轧卷、热轧卷钢制品装船。
中科炼化项目临海建设,港口码头与炼化装置的直线距离仅1100米,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最优越、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最多的石化港口,共有8个泊位,形成石化工业“前港后厂”世界领先的生产模式,成为港产联动的典范,进一步增强现代产业支撑作用。
从5月8日成功接卸首船原油船起,中科炼化码头轮船来往频繁,一派繁忙景象。
5月8日,第一船原油安全靠泊中科30万吨级原油码头,并顺利接卸,标志着中科炼化港口全面建成投用,为6月底炼油装置投用提供了“第一仓粮”;5月26日,中科炼化自用码头获批临时对外开放,为项目“货如轮转”和外贸增长拧紧了“发条”;6月3日,又一艘海上“巨无霸”安全靠泊中科炼化原油码头,再次为项目供应了充裕的“粮食”……
8月25日,湛江钢铁成品码头,框架车、板车来往穿梭,把冷轧卷、热轧卷和宽厚板等钢制品运送到岸桥底下,准备装船。
8月25日,中科炼化液2#泊位正在接卸汽油。
“两个多月以来,我们共完成了50艘轮船接卸工作,成功接卸原油、柴油、煤等开工物料超过百万吨,为装置投产提供了充足的物料保证。”中科炼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实现安全环保装卸目标,中科炼化储运部牢固树立“每船都是首船”的理念,规范日常作业,加强施工管理。码头区域党员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五加二、白加黑”盯在现场,加强每一次装卸过程的管线巡查,为码头装卸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