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湛江市外贸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不少外贸企业在继续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普遍看好国内市场潜力,开始将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在这过程中,湛江海关打出一套“组合拳”,促进“双循环”。 8月28日,记者从湛江海关获悉,今年1—7月,湛江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了214.3亿元,不但一般贸易实现“转正”,而且在对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进出口中,实现逆势增长。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外贸进出口总值下降了4.9%。简单一个数据,反映出外贸企业面对的挑战与压力。对此,湛江海关决心推动“双循环”,助力加工贸易企业由单纯的“两头在外”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其实自疫情暴发之初,湛江海关就已经连环出招,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今年以来,湛江海关坚决围绕中央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策部署,按照海关总署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工作要求,出台“春风暖企”行动方案和促进外贸稳增长21项措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动宝钢股份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大唐雷州电厂等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采取提升通关便利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创新监管模式、保障全产业链发展等“组合拳”,为推动外贸稳增长、促进“双循环”贡献海关力量。
与此同时,湛江市稳外贸也迎来了新机遇——随着湛江市跨境电商综试区9610出口首票货物的顺利通关,保税新业态为全市外贸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疫情冲击背景下,1—7月外贸数据中的几个“增长”,显示出湛江保税新业态的巨大潜力。
——贸易方式方面,1—7月,湛江市一般贸易进出口171.8亿元,增长1.6%,实现正增长。同期,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1亿元,增长17.7%,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企业类别方面,1—7月,国有企业进出口75.8亿元,增长11.6%,实现稳步增长。
——主要贸易伙伴为澳大利亚、巴西和东盟,其中对澳大利亚和印度进出口逆势增长;1—7月,湛江市对澳大利亚进出口32.6亿元,增长3.2%;对印度进出口13.4亿元,增长2.2%。
——主要商品方面,1—7月,主要进口商品铁矿砂和水海产品实现增长。
“接下来,湛江海关将进一步在节约企业办理内销业务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上,用足‘绣花’功夫。”湛江海关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