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凤阳: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09-04 14:50:56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安徽省凤阳县黄湾乡紧抓淮干工程和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之机,立足乡情,谋划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产业。该乡结合地处沿淮低洼地带多临水、多沙质土地等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各村产业发展重点,制定特色种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落实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清单,明确产业类型、产值规模、补助标准。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坚持土地流转和,通过集中建设农业观光区和光伏发电区,利用花园湖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渔家乐)餐饮,抓好非洲菊、花生种植、黑豆种植、稻虾联作、绿化草坪、野生芡实、芦笋基地特色农业,利用建设进洪闸湿地公园,规划发展露营、垂钓休闲旅游业,培育特色家庭旅馆,发挥好黄湾在“蓝色走淮河”旅游布局中地位。

积极引导,兑现产业奖补。该乡一方面及时根据上级政策汇编《黄湾乡扶贫攻坚政策宣传手册》,明确补助标准、实施范围和发展对象,为特色种养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以便及时兑现产业奖补。另一方面提供技术服务。目前,产业涉及到户项目有鸡、猪、甲鱼养殖及黑豆、花生等种植。该乡及时组织农技、畜牧有关技术人员到村入户指导贫困户发展生产,为贫困养殖户答疑解惑,帮助贫困户引种购苗,全力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开展技能培训。该乡从贫困户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地域特色、生产特点、劳动力就业情况适时开展特色种养殖业技能培训,并给予免费创业指导及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帮助贫困户实施创业脱贫。

以企带户,助力精准扶贫。该乡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2019年建成扶贫非洲菊项目基地,以合作社形式经营,流转土地120亩,建设大棚82个,2019当年收益13万元,其中9万元用于资产收益分红,4个村193户贫困户直接收益,同时还吸纳周边40多户农户在基地就业务工,每人每年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通过企业带动,以“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将贫困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起来,实现企业发展、贫困户增收的双赢目标。(陈雪琪 葛晓军)

相关推荐
神木以村企结对为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神木通过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全方位布局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以村企结对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茶香四溢 铺就惠民之路 ——犍为烟草专卖局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2024年,犍为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采用“123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路径,以“支部党员+终端专员”的模式,对全县范围内的乡镇开展了走访。

“芋”见美好 产业数字化为广西贺州增香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素有“百年菜乡”美誉。贺州香芋更是以“味美、质粉、酥香”的特点闻名遐迩,芋头煲、芋头糕、清蒸芋条都是贺州人如数家珍的“吃货秘籍”,但最具灵魂的还数酥香美味的“香芋扣肉”,让香芋爱好者“芋”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