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为更美发展“留白”——海南自贸港的生态坚守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璐 2020-09-10 15:04:10

新华社海口9月10日电(记者陈凯姿)重点园区全面绿化,“擦亮”生态底色;低碳政策不断加码,列出精准时间表;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生态环保整治……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以来,以激发园区“绿色效益”为杠杆,撬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为更美发展“留白”。

顺着阵阵轰鸣的机器声,沿海穿过几丛红树和火山石,一方碧水和青堤交错的湿地,乍现眼前。这是海口江东新区芙蓉河综合治理工程的现场。

项目建设总工程师李飞告诉记者,工人们正在打造一个“会呼吸的河道”。昔日的鱼塘被挖开,一个个生态“树岛”点缀其中。草坡入水,河道犹如天成。“我们计划在河两岸和树岛上种植近56万棵红树。”李飞说,“未来芙蓉河这条‘绿翼’,将包裹着江东新区中央商务区的一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海口江东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提出,江东新区蓝绿空间占比要稳定在70%以上,意味着这一自贸港重点园区,在起步阶段就把生态作为关键一环。

坐标移转至海南澄迈县,规划设计成“一舍一方田、一水一公园”、被誉为“互联网产业桃源之地”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受到越来越多IT白领的青睐。

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该园区将一直引以为豪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建了区块链试验区,重点发展数字文创、数字健康和数字金融等产业,累计入驻企业6300余家。“我们在打造一个与一般大城市不同的物理空间,产业、工作与生活都是绿色的。”该园区管理局负责人说。

而作为海南工业龙头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在当地居民的印象中,一直在发生着“生态巨变”。

土生土长的洋浦人陈龙,保存着这片土地30年以来各个时期的照片。照片中的洋浦,从一个到处长满仙人掌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石油化工、林浆纸生产和油气储备等工业项目聚集的“工业重镇”。现在,在陈龙的手机相片里,这个“工业重镇”正在变成托起海南经济发展的“生态之舟”。

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以来,洋浦继续严守环保红线,“项目准入高门槛、安全环保高投入、监管监测高标准”,努力实现绿色发展。洋浦经济开发区空气质量长期保持优良,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符合国家一类标准。

从海口到三亚,从洋浦到文昌,海南自贸港统一挂牌的11个重点园区,全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低碳产业,所有新上项目都不允许对生态环境造成增量压力,绝不“捡进篮子都是菜”。

如今,放眼整个海南自贸港,生态理念在各个领域不断落地和强化:出台全面禁塑方案、推广新能源汽车,并列出实施时间表;全省组建10个督察组,开展生态环保百日大督查行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迎来评估验收,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七分之一的热带雨林,与自贸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相辉映……

“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是海南自贸港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保护好生态环境优势,就保住了海南发展的金饭碗,也为未来更美的发展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孔令辉说。

相关推荐
海南省能源协会组织能源企业与文昌市政府开展招商座谈

4月27日上午,海南省能源协会带领中能建广西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员单位鼎盛东方世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赴文昌市开展了一场新能源产业专题招商座谈会。

中外品牌集聚消博会 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4月13日至4月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省举办。“买全球,卖全球”,消博会正成为全球消费品牌们的联欢舞台。

海南自贸港《步步为营》“营商巴士环岛行”鸣笛启程——政企民共筑一流营商环境新标杆

4月10日上午,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主办,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承办的海南自贸港《步步为营》“营商巴士环岛行”在海口云洞图书馆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