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师傅湛江风味特色菜创新交流品鉴推广会上,烹饪大师制作的创新菜式在现场展示。湛江市人社局供图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湛江市技师学院选手杨创和刘宗吉代表广东队夺得机电一体化项目全国冠军。郑锋 摄
“粤桂携手奔小康”吴川—三江协作扶贫“南粤家政”培训班的学员在培训。 湛江市人社局供图
湛江市粤菜师傅驰援武汉,为最美逆行者加油。湛江市人社局供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9月7日至8日,湛江召开全市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关于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作用,为湛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贡献力量。
2018年以来,湛江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将三项工程作为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作为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的民生工程,作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具体举措,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湛江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高位部署 实施三项工程“大行动”
湛江市将三项工程作为书记项目,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迅速行动,全面推进。
湛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6次进行部署;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实施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2020年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三项工程再次作具体部署。市一级成立三项工程领导小组,督促各地出台具体工作方案,逐步形成党政领导、人社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湛江市各有关部门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协同配合,共同推动三项工程实现效果最大化。人社部门整合调动就业创业、培训鉴定等政策资源,举全系统之力把三项工程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教育部门加强技工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门把三项工程融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实施“乡村工匠”工程,形成三项工程产业链,提升扶贫效能;商务部门推动三项工程走出去,打造“粤菜师傅”国际名片,扶持建设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加大家政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市场监管部门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培育行业知名品牌;宣传、文广旅体部要积极弘扬工匠文化和湛江饮食文化,打造乡村粤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卫健、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加强与医疗、养老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大力培育“家政能手”;财政部门保障好工作经费,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该市不断及时总结三项工程经验做法、创新亮点,深挖典型人物和动人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广大劳动者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当好工匠的内生动力。
市场导向 推动人才技能“大提升”
人才是三项工程的支撑。为储备更多专业人才,湛江市坚持打造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参与的培养联盟。
持续打造培训载体。湛江统筹谋划“粤菜师傅”职业教育发展,提高院校“粤菜师傅”培训培养能力,全面加强“粤菜师傅”办学办班、发牌发证、比赛活动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培养高水平“粤菜师傅”人才。推动技工教育扩容提质,市第二技工学校新校区规划建设701亩,其中第一期401亩已动工建设。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教育学校序列,通过省市共建,打造粤西技工教育基地,建立一流技能教育体系。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到2021年全市中职学校(含技工)数量整合到30所左右,并达到国家标准。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湛江聚焦“五大产业发展计划”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产业布局,积极对接钢铁、石化、造纸、汽车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和高端制造业,全面落实“校企双制”办学制度,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积极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创新“引校进企”合作模式,加强企业职工在岗培训,为企业员工提供终身职业技能提升、技能鉴定和技术创新培训,完成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923人。湛江市商业技工学校与市内外10多家餐饮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师资、专业,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培育出一批批技术精湛的粤菜师傅,得到海内外相关行业的高度认可和欢迎,近两年已培养离校的粤菜师傅逾1800人,在全国各地餐饮行业稳定就业1200多人,其中在餐饮名店就业的约300人,成为各地餐饮行业的抢手人才。
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湛江把“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列入重点培训内容,组织技工院校、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送技入村等特色培训。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依托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拓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功能,积极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整合部门、行业资源,引进高端家政服务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各类层次家政服务人才培训培养。鼓励高校和医疗机构合作,培养“医理护理”“养老护理”高级家政服务人才。支持“南粤家政”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校企合作示范项目。
民生优先 着力解决就业“大问题”
“这里的环境很好,我常回来接受培训,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黄屏是“帮扶家政”公司的一名月嫂,该公司入驻了湛江南粤家政超市。9月7日,黄屏回到公司接受“新生儿抚触操”培训。像黄屏这样有经验的优秀月嫂在家政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月收入可达万元以上。
湛江市充分发挥三项工程就业缓冲器作用,通过大数据搭建三项工程网络服务平台,促进市场供求对接匹配,整合人才信息、网络培训、供求对接、创业服务、政策推送、实名登记、诚信管理等多功能,与50多家企业签订“粤菜师傅”校企合作协议,实现培训、实习、就业一条龙。运作家政服务超市2家,入驻企业达176家,开拓岗位1650多个,吸纳新就业72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73人。
今年4月27日,湛江南粤家政超市建成投入使用,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选购”家政服务。该超市严格把控进驻要求,不断规范运作管理,集聚和培育了156家家政服务及相关企业,开拓了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目前,共提供家政就业岗位1382个,新吸纳就业人员65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3人。目前,已为市民提供家政服务6721单,客户满意度达95%。
湛江鼓励全市23家创业孵化基地为三项工程技能劳动者提供开业指导、融资支持、政策咨询等免费创业孵化服务,成功扶持粤菜师傅返乡创办农家乐、特色小餐馆7家。同时,开展免费电商培训,打造了2家首批广东省农村电商基层示范基地,建立农村电商培训和创业就业基地3家,促进就业创业1874人。
带动扶贫 助力乡村振兴“大战略”
湛江市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三项工程在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部署中的独特作用。
依托“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品牌及研发功能,湛江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的品牌效应,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粤菜师傅高飞大师工作室与遂溪县虎头坡村开展战略合作,构建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粤菜师傅”工程促进产业融合和助力精准扶贫示范点,带动虎头坡村贫困户年收入从5200元提高到11000元,全村437名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稳定脱贫。
湛江市全面落实技能扶贫对接帮扶机制,通过降低培训补贴申领门槛,支持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100%免费入读技校,给予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技工院校学生100%发放生活费补助,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积极支持该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建设扶贫基地,组织本市贫困劳动力参加家政服务培训2103人。
湛江市切实把“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作为湛江—柳州扶贫协作的一大重点,持续擦亮“山海菜”“山海家政”省际扶贫品牌,实现“粤桂携手奔小康”就业创业扶贫协作活动系统化、常态化、效益化。在柳州建立了3家“南粤家政”培训点,培训学员619人次。在推进“南粤家政”工程扶贫协作工作中,湛江实现了三个第一:第一家对口帮扶广西的家政扶贫输出基地、第一家对口帮扶广西的家政扶贫安置点、第一家由对口协作帮扶贫困户创立的家政服务公司。“粤菜师傅+省际扶贫”推出“山海菜”培训项目,湛江三所技工院校分别与柳州市融安县、融水县、三江县“结对子”开展“粤菜师傅”培训,共同打通“舌尖上的脱贫路”。
产业融合 促进湛江经济“大发展”
结合本地特色,湛江瞄准产业链需求,拓宽和延伸“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的深度和广度,助力拉伸产业链。
湛江市实施“粤菜师傅”与粤菜产业共同发展计划,走出一条“粤菜师傅”“1+N”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子。高飞“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与遂溪县虎头坡村、螺岗小镇强强联手,整合“粤菜师傅”品牌、扶贫村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资源,打造富有湛江本地特色的“粤菜师傅”产业项目,初步形成粤菜产业生态链,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今年7月,湛江“粤菜师傅+乡村旅游”美食精品路线开通,日均游客过万,不少游客寻味而来。湛江“粤菜师傅”新经济发展模式还吸引了中央电视台到湛江采风。
湛江主动对接钢铁、石化、造纸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高端制造业,开设数控加工、电气自动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等特色专业,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湛江市技工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为全市重大项目培训员工706人次,输送技能人才966人,其中晨鸣纸业一线技术工人20%为市技师学院学生。疫情发生以来,该市技工院校积极与重点企业开展用工服务对接,湛江市技师学院技术攻坚小组成功帮助同德药业公司解决口罩机全自动生产控制程序优化等技术难题;2020年全市技工院校有3993名毕业生到全省各地助力复工复产。该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举办“关爱湛江医疗队队员和医护人员家庭”公益活动,为50个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家庭提供免费居家保洁服务。
湛江积极推进家政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成立了湛江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湛江市家庭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目前注册会员单位116家。以实行就业实名制为契机,推行家政服务员工制,目前实施员工制462人。加快建设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2019年评定家政诚信企业10家。同时,湛江市南粤家政超市在居家服务、母婴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等四个重点家政服务板块的基础上,增设至十项服务功能,有效促进形成庞大的家政服务产业链条。
湛江还全力支持“双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聚焦“双区”和海南所需、湛江所能,积极主动把三项工程纳入支持服务体系,在对接服务、加强合作中实现发展共赢。加快培育“产销对路”的人才,为“双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高素质强能力的技能人才,强化三项工程就业合作,鼓励务工人员到“双区”和海南工作。落实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推动“青创杯”创业创新大赛覆盖“双区”和海南,大力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专项竞赛,举办人才论坛,深化交流合作。
数读
●先后出台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7份;湛江2.0版“促进就业十九条”,施行“免、减、延、降、缓、返、保、补”,发放各类补贴8.23亿元。
●三项工程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1万人次、“南粤家政”培训2.2万人次。疫情期间,大力开展“互联网+技能培训”,全市开展企业适岗培训备案人数5.95万人。
●以三项工程为抓手,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稳定或带动就业创业7万多人,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促进劳动者实现就业3.5万人次。
●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3.95万人次,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6.1万人。
●创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4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4个;认定寸金学院、市第二技工学校等市级南粤家政培训示范基地10家。
●开发完成“广府风味菜烹饪”湛江地方特色(B模块)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和卷库12项,积极依托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鉴定所(站)开展烹饪技能人才评价工作,2018年以来,共鉴定12294人,获证7809人。
●“南粤家政”创业孵化基地,首批签约入驻家政公司51家,签约量创全省行业第一。
●开通全省首家由政府引导、行业主办的“南粤家政”网络服务平台,已入驻企业达416家。举办三项工程专场招聘活动368场次。
●与企业共建生产实习中心,开展“订单式”培养技工人才,目前与160家企业长期合作,合办“定向班”“冠名班”“双制班”53个。
●对吸纳三项工程人才实现稳定就业的企业,按规定落实社保、岗位补贴,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社保、岗位补贴共2548.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