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澳媒称北斗助力中国走向科技自主

来源: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0-09-21 13:20:38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9月19日发表题为《中国凭借北斗卫星系统开辟自己的道路》的文章称,今年6月23日,中国发射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第55颗卫星,该系统现已能在全球范围提供服务。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升空是中国太空和大国雄心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几十年来,中国旨在通过本土创新政策来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1986年提出的“863计划”是首个这类政策之一,该计划加快了太空等领域重要两用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取得。此后,中国陆续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土创新政策,其目标就是太空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

尽管脱钩已成为华盛顿重新平衡双边关系的灵丹妙药,但整个太平洋地区高科技分流的呼声日渐高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今年5月发表了一篇文章,建议中国主动“去美国化”。

越来越多像翟东升一样的中国学者对美中的互相依赖感到担忧。许多人敦促政府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加强“科技自主”。

北斗系统可能是中国最成功的本土创新的例子。不仅能提供全球覆盖,它们还能在亚太地区提供比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更精确的定位。与GPS不同的是,北斗还能提供信息发送服务。

北斗的科学进步对其军事应用有着深远的影响。1994年北斗是作为GPS的本土替代品而设计的,它可以通过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可靠的通信、武器瞄准及其他重要功能而解决北京的安全忧虑。

北斗系统的民用对于北京的经济追求同样意义重大。在由无人机等产品和智能手机APP等服务构成的急速发展的卫星导航下游市场,这一点尤为明显。据一份行业白皮书称,2019年,中国的卫星导航和定位服务市场带来了近490亿美元的收入,2020年预计将达到580亿美元。

在地理空间和权力政治(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北斗是中国地缘政治基础设施项目的关键所在。独立分析师娜姆拉塔·戈斯瓦米说:“我认为,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友———来说,转而使用北斗意味着美国在数字经济时代影响力的减小。”北斗系统已经覆盖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随着对北斗接纳程度的扩大,北京的国际声誉也会随之扩大。最近一次北斗卫星的发射既是民族自豪感的根源,也是中国软实力的源泉。在国内,中国已设立了有关北斗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在国外,它与多边组织和国家建立了大量正式交流。

自1970年首颗人造卫星升空以来,中国正稳步实现自己的“太空梦”。第55颗北斗卫星的发射为中国实现其在2030年前成为太空强国的目标提供了进一步的动力。与此同时,中国还正式启动了该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并计划在2022年前建成国际空间站。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悄然寻求成为新兴领域和技术的领导者。中国获得21世纪超级大国地位的主要蛙跳式战术之一就是使用本土创新政策。这些行业政策有助于刺激北斗等尖端替代技术的发展,并成为去美国化的基石。

相关推荐
外媒报道 中国走在6G技术研发前沿

去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中国在6G相关专利申请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全球范围内,6G通信技术专利申请量约为3.8万项,其中中国专利申请占比达35%。

长沙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升级

《经济学人》近期刊登文章,讲述中国中部城市长沙如何通过新兴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试图跻身中国一线城市。

外电: 印度高技术产业驱动力何在

近年来,印度因其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而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在软件行业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步,同时建立了多个现代技术园区,而当地大专院校则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