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逆行与坚守——新冠危机下中企员工保障伊拉克供电稳定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0-09-24 14:25:32

新华社巴格达9月24日电(记者张淼)新冠疫情在伊拉克持续蔓延,首都巴格达也经历着“史上最热夏天”。

面对电力缺口,一座由中国企业承建和运维、300多名中国企业员工坚守的伊拉克最大火电厂,保障起伊拉克首都圈供电稳定。随着航班恢复,中企员工们又逆行而上,助力伊拉克复工复产。

逆行而上助力海外

截至22日,伊拉克累计新冠确诊病例32.7万例,在伊拉克中企的员工依然克服困难从中国返回伊拉克,助力当地复工复产。每周二晚,随着伊拉克航空IA474航班从广州飞抵巴格达国际机场,一批又一批身着白色防护服的中国企业员工走下飞机,等待核验核酸检测报告、办理入境手续,再辗转前往油田、电建等现场。

从上海家中出发到广州转机,十多个小时飞抵巴格达,又在荷枪实弹的伊拉克警察护送下经过两个多小时颠簸前往南部瓦西特省,上海电气集团伊拉克华事德电厂项目经理贺庄和同事深夜才抵达现场——华事德电厂。

“正好是一天一夜到现场。”贺庄说,按照防疫规定,抵达后还要进行一周到两周的隔离,之后核酸检测再次确认阴性后才能返回工作岗位,轮换坚守现场多时的同事。

危急时刻保障供电

华事德电厂是伊拉克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由上海电气集团承建和运维,发电量约占伊拉克全国电网的20%,承担着为伊拉克首都圈供电的重任。

疫情严峻发展,伊拉克又经历罕见高温的考验。7月末,巴格达最高气温升至创纪录的51.8摄氏度,当地供电形势极为紧张。

57岁的高级工程师吕国清说:“伊拉克今年出现近十年来的罕见高温天气,(现场)最高温度达到53摄氏度,持续时间也最长,我们在面临疫情风险和高温的考验下,圆满完成了发电任务。”

“疫情期间伊方运行人员大幅减少,中方员工除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承担起因疫情封闭、人员减少而增加的检修工作。”吕国清说,现场伊方人员防疫物资紧缺时,中方还为其捐赠了口罩及血氧仪等设备。

从2013年首台机组投运至今,华事德电厂累计发电980亿千瓦时。已连续在项目现场工作14个月的吕国清说,在中方员工和伊拉克电力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截至9月15日,华事德电厂今年发电量已达100.6亿千瓦时,为伊拉克民众源源不断输送电量,对他们的复工复产起了很大的稳定作用。

坚守中经历人生成长

目前项目现场中方人员有310人。随着伊拉克疫情持续恶化,航班中断,实施宵禁,绝大多数人已超过一年以上未能轮休。

今年是来自武汉的工程师詹喻显来到项目工作的第八个年头,他见证了华事德电厂从无到有,中国企业深入参与伊拉克战后重建的进程。因安全风险无法外出,对詹喻显和同事而言,在伊拉克的全部世界就是营地。营地条件艰苦,连自来水都是苦涩的味道。随着7月末伊拉克航空禁令解除,中伊航班复航,人员得以开始轮换,大家焦虑许久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

23岁的女翻译袁梦,负责对接中伊双方工程师的技术沟通。去年11月抵达伊拉克至今,她还没出过营地。工作之余,袁梦只能在宿舍里追追剧,上上网,“疫情后现场封闭,这种与世隔绝的心理挑战挺大”。

“我爸妈也经常给我打视频电话,他们每天都会看伊拉克新增感染的人数是多少。”面对父母的担心,袁梦宽慰父母现场的防护措施做得很好,每次进场都会戴口罩、测体温、做好消杀,自己也很快就能回家了。

眼下,电厂每年长达五个月的夏季发电高峰就要结束,即将迎接下半年的年度检修任务。作为技术骨干的詹喻显可能还得坚守到年底。33岁的他说:“我们现在正在工作的黄金期,遇到新冠疫情更多的是一种成长,教给我们如何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坚守好岗位,怎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觉得这是这场疫情教给我们最多的事情。”

相关推荐
中海油服完成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增产项目首次作业

近日,中海油服顺利完成绿洲石油有限责任公司艾哈代布增产项目首次作业。

“巾帼情怀 慈善之心”中企展现海外“她力量”

春日暖阳,草长莺飞,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伊拉克纳西里耶国际机场项目联合当地慈善机构塔穆兹社会发展组织同庆妇女节,共话“她力量”。

中建一局伊拉克米桑油田营地项目举行首批交付仪式

近日,中建一局伊拉克米桑油田BUT永久营地&Work Base新建设施项目举行Work Base地块餐厅、体育馆楼栋交付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