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一重探索协同创新稳定产业链条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9-25 10:41:33

新华社哈尔滨9月25日电(记者梁冬、马晓成)今年以来,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克服疫情影响,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探索通过协同创新,提升本地配套率,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同时,实现经营业绩逆势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一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5.4%和92.3%。

机器轰鸣,钢花飞溅。走进中国一重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车间,一个重达数百吨、被烧得红彤彤的实心钢坯正在一台数十米高的万吨级水压机上锻压成形,随着指示灯的提示,压力在不断加大,从4000吨变成8000吨,从8000吨又变成12000吨……旁边的操作台上,刘伯鸣仔细观察钢坯的形变状况,不时变换着指挥手势。瞬间,巨大的钢坯被压扁。

“从炼钢、浇注到锻造,已有上百人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企业投入少说也有几百万元,决不能在我们锻造环节出问题,否则前期的一切努力都前功尽弃。”刘伯鸣说。

刘伯鸣是1.5万吨级水压机的操作者。多年来,他带领的创新团队攻克很多超大、超难锻件及核电高端产品锻造工艺难关,填补了多项国内行业空白,为中国在超大锻件制造领域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如今,在中国一重这个曾填补国内400多项技术空白的企业,“重创新、奖创新”蔚然成风。创新工作室几乎覆盖到全部的制造厂,设计人员和一线“蓝领”共同研究创新课题,几乎在每个车间,都能看到创新课题跟踪表。

中国一重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蒋金水说,今年以来,企业始终围绕科技创新需求调整产业链,推进产业升级,在此过程中尤其注重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同成长。

疫情期间,中国一重帮助供应商提供复工相关手续,安排人员进行复工指导,协助其与相关部门沟通,加快复工复产。同时,与外协配套厂家建立联动反馈机制,每天对外协企业运行动态进行数据统计,根据情况给予协助,尤其在资金给付上优先满足供应链企业,为复工的配套企业做好资金保障,提高一重产业链协同能力,维护良好的产业生态,助力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产业链条的构建要以订单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龙头,构建产业链集群,增强竞争力。”蒋金水说。据介绍,进入三月以来,中国一重订单不但没有下降,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他们针对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专门成立重大项目办公室,加强与用户和供应商紧密协作,以集群化生产模式降低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所带来的风险。目前,中国一重在黑龙江地区的本地配套率已达到52%以上,使项目节点按时保质完成。

“疫情期间,通过产品、项目、技术交流合作,中国一重进一步提高本地配套率,同时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今年上半年,与本地配套企业签订合同总额增长了111%。”一重(黑龙江)重工安全生产部部长鲁雁鹏说。

“我们企业是中国一重的重点配套企业,今年以来,中国一重一直对配套企业给予支持,同时还协同升级技术,我们企业也在一重的带动下不断突破技术瓶颈,革新产品体系。”鑫源特钢副总经理李艳杰说。

目前,中国一重已与齐齐哈尔市政府联合,以装备制造业升级突破口,牵头组建了涵盖龙头企业、配套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在内的“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联盟”,引进10余家外地装备制造企业到齐齐哈尔投资,在本市配套率已提升至40%以上。

相关推荐
大湾区加快协同创新——来自高交会的一线观察

本届高交会上,3300多家海内外展商带来了近万个“黑科技”项目,像昇腾技术一样带有“湾区基因”的项目还有很多。来自香港多个高校的产学研项目就吸引不少观众驻足。由于创新资源禀赋互补性强,“香港科研资源+内地产业资源”是大湾区协同创新的重要模式。

粤港澳探索推进协同创新为科技湾区建设加添动力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粤港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交流合作进入全新阶段。在初具规模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转,科技创新展现出勃勃生机。

重庆两江新区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链接”世界

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两江新区9日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已吸引全球21所顶尖科研院所入驻;将打造成为人文、智慧、科技融为一体的高端人才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