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21个:自贸试验区“雁阵”见证中国更高水平开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0-10-23 14:17:44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于佳欣)不久前,上田八目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入驻北京自贸试验区,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货币经纪公司。

9月底揭牌的北京、湖南、安徽三个自贸试验区,成为中国自贸试验区最新扩围增加的三个“成员”。至此,历经五次扩围,中国已形成拥有21个自贸试验区的“雁阵”。从2013年首次登场到如今的覆盖大半个中国,只用了短短7年。

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如今的自贸试验区不仅在空间上实现“遍地开花”,形成覆盖全国东西南北中,沿海成片、内陆连线的全方位布局,还实现了京津冀全覆盖,叠加中部崛起、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向着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迈进。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是一直将制度创新作为核心,累计到今天已形成260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发布全国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建立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立首个自由贸易账户,率先实现“证照分离”……坚持大胆试、大胆闯、大胆改,自贸试验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开放已成为自贸试验区的最鲜明特色之一。以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为例,2013年曾经长达190条的清单,几经“瘦身”,2020年变成30条,减少了80%。越来越短的清单,折射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步伐。

作为全国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自贸试验区成为吸引外资的“强磁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18个自贸试验区落地外资企业6242家、利用外资1436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面积,实现吸收外资占全国比重超15%。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未来,要把推动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起来,不断释放自贸试验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关推荐
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以金融开放服务外资外贸

2015年4月起,在拥有“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定位的天津,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落户并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观察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建设十年来,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140余项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

现代化高端产业集群在中国自贸试验区迅速发展

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驱动产业创新发展,中国自贸试验区形成了以集成式创新赋能产业链发展的鲜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