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凤阳县黄湾乡紧抓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有利时机,立足乡情,谋划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因地制宜,谋划产业。该乡结合地处沿淮低洼地带多临水、多沙质土地资源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一步确定各村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一村一品”创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如梨园大新特色花卉产业,直接使4个村193户贫困户收益,同时还吸纳40多名农户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年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沿花园湖的三个村试点稻虾联作项目,抓好非洲菊、稻虾联作、野生芡实等发展,在黄湾社区安置点建立20-30亩的开放式豆制品加工和配送区。今年计划完成大新、梨园占地100亩投资195万元芦笋大棚建设,争取当年投资当年收益。
土地流转,规模发展。为解决农户单独种植规模小、地域散的问题,该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统筹规划完善水利、道路等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为产业提供发展条件;集中流转土地交由大户承包,一来可实现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二来规模化、技术化的种植方式也可保障优质小麦、大豆等产品品质。如2019年红太阳专业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集中建设大棚82个,投入扶贫资金163.8万元,当年收益13万元,其中9万元用于资产收益分红。
政策扶持,着力落实。光伏电站、入股分红等政策已落地,为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助力产业扶贫、增收脱贫,该乡积极宣传落实奖补政策,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为发展特色种养业的农户申报奖补,严防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行为。2019年全乡发放种养殖产业补贴272户, 83.15万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97户,463万元。
发掘人才,培养扶持。发展产业关键在人,乡扶贫办、招商办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吸引有技术、有资源、有经验的“贤人”“能人”回归,各村(社区)调查摸底产业带头人,鼓励实行土地流转和”企业+农户“结合的路子,支持他们有规模地、有效益地打造致富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葛晓军 金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