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新加坡10月30日电(记者李晓渝)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国经济。新加坡一度是东南亚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尤其是新加坡建筑业,由于作为行业劳动力主力的外籍劳工大多居住在成为“重灾区”的集体宿舍,整个行业直到现在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南洋”)是新加坡最大的建筑承包商之一。记者调研了解到,中建南洋应对疫情、复工复产的做法,在海外面临第二波疫情潜在威胁的当下,对于“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有可借鉴之处。
中建南洋董事总经理钱良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加坡的疫情对建筑业影响巨大,中建集团结合国内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成功做法,推出了“海外疫情防控十二条”。作为新加坡市场上在施合同、在施项目最多的承建商,中建南洋严格按照当地政府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立足人员管理、物资保障、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等三方面,制定了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方案。
首先,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稳定工作队伍。
中建南洋现有管理人员1400多名,劳务工人2870名。公司以人员安全和队伍稳定为基准,有的放矢地制定了面向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的管理方案及各项保障措施,为复工复产打下基础。
针对管理人员,结合新加坡政府的防疫要求,制定了疫情期间分组错峰上班的灵活工作制度,并关闭公司食堂有效避免了群体聚集。同时,在新加坡经济严重下行、各行业各大企业减薪裁员的大背景下,中建南洋秉持不减薪、不裁员的原则,与全体员工一起共克时艰,积极应对疫情挑战。
针对劳务工人,中建南洋做到群体帮扶稳住团队。该公司在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断路器”疫情阻断措施之前,就参照中建集团在国内的疫情防控经验,开始规划自建项目宿舍,旨在为工人提供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到今年10月,该公司已有超过98%的自有工人住进了中建南洋自己管理的宿舍。同时,中建南洋制定了缜密而人性化的宿舍管理方案,协调政府开展定期检测进宿舍,为疫情常态化防控做好各项准备。此外,通过薪资激励,促进后勤工人积极向一线工作转型,提升现场的生产力;定期发放水果等慰问品,提升工人的基本生活质量,缓解工人因长期隔离造成的心理恐慌。
中建南洋在人力资源安全与稳定的保障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地为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配发防疫物资,提供人文关怀,赢得了员工的一致好评。
其次,落实物资保障,确保案例有序复工复产。
中建南洋通过积极梳理物资采购渠道,协调集团国内资源,同时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物资,自一月初起保持不间断采购,将防疫物资分配向一线工人倾斜,确保全体员工供应不间断。目前,该公司防疫物资储备充足,能够满足未来2-3个月的需求,而且还为在复工复产进程中持续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做好了准备。
图为10月20日工人戴着口罩在新加坡中建南洋的工地施工(邓智炜摄)
与各方合作共商安全有序复工复产。中建南洋从疫情初期就开始为下一阶段的经营谋篇布局,第一时间梳理政府各项财政补助计划,开展各项津贴申请,补充资金储备,缓解现金流压力。同时,加强成本管理,减少费用支出,对接业主协商合同履行,全面盘点设备租赁,申请各级办公楼租金豁免等,最大限度实现节流,密切关注跟踪新项目获取机会。
中建南洋还及时开通了线上财务审批与付款,确保疫情期间公司财务收支正常运转,适当缩短分包分供商付款周期,与长期合作伙伴共克时艰。
此外,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新加坡建筑行业内规模较小的企业面临着资金、人力和物资的多重考验。而中国工人返乡潮也使中建南洋的工人团队出现了一定的缺口。中建南洋结合实际,积极响应新加坡政府号召,吸纳受疫情影响各类承包商的劳务工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缓解自身劳动力紧张。
最近一段时间,海外疫情局势趋紧,新加坡虽然疫情趋于平缓,但作为东南亚交通枢纽,输入性病例一直没有消失。钱良忠说,中建南洋已针对“带疫解封”的新常态,为应对疫情二次爆发做好了预案。
一是持续加强“三保障”工作,确保生活物资、医疗物资、医疗救治能够满足应急需求。二是对自有项目宿舍进行全封闭管理,并将落实更为严格的分区工作和分区住宿要求,确保人员动线可溯源,群体聚集可避免,个人健康可监控,并明确应急处理流程。三是将疫情常态化管理的各项管理措施与奖惩方案制度化,以公司规定、办法、细则、手册等形式编制、发布并投入使用。
中建南洋不仅针对潜在的疫情二次爆发做了以上准备工作,同时对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影响的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做了充分的应对准备。钱良忠说,不论下一次的挑战是什么,公司都将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早期积极响应,及时介入,超前准备,赢得处理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