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秘鲁努力促进旅游业复苏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0-11-02 16:52:57

新华丝路利马11月2日电(记者张国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在关闭近8个月后,于11月1日重新开放,迎来四方游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趋稳,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秘鲁正在努力促进这一产业的复苏。

灿烂的印加文明和景色各异的地貌风光赐予秘鲁丰富的旅游资源。宏伟壮观的库斯科古城、令人叹为观止的马丘比丘印加遗址、神秘的纳斯卡地画和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筑风格的利马老城等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近年来,秘鲁旅游业持续高速发展。据官方统计数据,2019年秘鲁接待了440万游客。该国旅游从业人员超220万,主要分布在住宿、餐饮、交通、旅行社等行业。

疫情发生后,秘鲁是拉美地区最早开始实行严格限制措施的国家,秘鲁政府立即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关闭边界,停飞国内国际航班,采取“封城”、宵禁、关闭所有旅游景点等多项强制性措施,但这些措施也给秘鲁旅游业造成严重冲击,其中入境旅游业是重灾区。秘鲁官方预测,该国今年旅游业损失将达30多亿美元。

为了促进旅游业复苏,秘鲁政府推出多项新举措。

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回归,为重启旅游业做好充分准备。10月中旬,秘鲁政府发起“回归”运动,以逐步安全地重新开放旅游景区。参观马丘比丘印加遗址是大部分国内外游客的首选。在疫情暴发前,马丘比丘平均每天有2000到3000名观光客造访,旺季的高峰期每天甚至有5000人前往。

为了给重新开放马丘比丘印加遗址造势,不久前,秘鲁特意在这里举行了一个庆祝秘鲁获得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的“全球安全卫生标识”的印加仪式,秘鲁总理、外贸旅游部长亲自参加了这项旅游推广活动。马丘比丘所在地库斯科省省长贝纳文特表示,获得“全球安全卫生标识”后,库斯科古城和马丘比丘印加遗址将再次成为秘鲁安全旅游目的地,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复苏。

其次是制定景区全方位的防疫规则,以保证游客的健康安全。秘鲁各主要景区管理部门承诺严格执行外贸和旅游部制定的卫生安全协议。为引导游客错峰出行,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提高进入景区效率,确保游览环境舒适安全,重新开放后的主要景点将实施限流管控措施。

以马丘比丘印加遗址为例,重新开放后,要求民众遵守卫生安全规程,游客可在周一至周六进入遗址参观,每天最多只能允许675人入内参观,旅游团之间保持20米的距离,每个旅游团不得超过8人(包括导游)。游客必须戴口罩且与他人保持两米的社交安全距离。

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今年推出全球安全卫生标识,帮助消费者判断哪些旅游目的地符合该组织制定的安全旅行标准,秘鲁成为拉美继厄瓜多尔和巴西之后第三个获得全球安全卫生标识的国家。

第三是逐步恢复航班,吸引游客先近后远。自10月5日起,秘鲁允许恢复与7个邻国的直航,其中包括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拉圭、巴拿马和乌拉圭。从11月1日开始,将恢复36个国际航班,与北美、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的11个国家通航。库斯科省旅游商会会长卡洛斯•米利亚表示,逐步恢复国际航班,将会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复苏,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

此外,秘鲁外贸旅游部还为旅游业专门开设了一项名为“旅游业商业支持基金”的融资计划。该计划的特殊条件中,包括将信贷时间延长至5年,同时宽限期放宽至18个月的优惠措施。

相关推荐
坦桑尼亚挖掘旅游业发展潜力

坦桑尼亚拥有众多壮美的自然景观,国土面积约1/3是国家公园及各类保护区。生活着300多万只大型哺乳动物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连续6年荣膺“非洲最佳国家公园”称号,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誉为“世界现存最大的动物迁徙地”。

市场监管总局以国际基金项目为抓手 助力中秘共建“一带一路”

近日,由秘鲁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标准与合格评定分委员会发起的“APEC自愿性可持续标准助力贸易与可持续发展”项目成功结项。

南昌至秘鲁铁海联运班列首发

3月14日,随着笛声长鸣,一列满载货物的铁海联运班列,在赣江新区海关的监管下缓缓驶出江西南昌国际陆港,计划20小时后到达宁波港,再搭乘国际班轮继续运往秘鲁钱凯港,标志着南昌国际陆港再添出口新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