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来源: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 责任编辑:翟淑睿 2020-11-05 16:49:08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近日发表西班牙IE商学院Isabel Valverde的《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文。文章称,中国如果想成为发达经济体,就不能继续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作者称,一直在“中国奇迹”中扮演主角的发展模式即将结束,随着劳动力工资水平逐渐上涨,中国作为低附加值制成品生产地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

为此,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种“双循环”其实不难理解——最主要的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保持经济增长,不必过度依赖国际贸易或者说是“国外循环”。

总之,中国寻求建立一个拥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并能够抵御外部风险的发展模式,可以更加自给自足和平衡协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或者放弃国外市场,而是把国内经济的发展放在优先级。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消费能力的增强也有助于为外国投资打开大门和改善外国公司的待遇。作者预测,“双循环”模式将成为“十四五”规划的中心主题之一,成为2021-2025年间的发展路线。

作者认为,中国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使其更具可持续性。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发展模式的重点之一是对科学研究的大力投入。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中国制造2025》规划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双循环”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刺激国内需求放在新发展模式的中心。显然,现在的目标是减轻全球经济中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除了内部的经济结构问题,外部地缘政治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大挑战。最大的威胁来自美国:发动经贸摩擦,以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抵制华为和Tik-Tok并限制芯片和半导体的出口,这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困难。欧洲对中国的态度也不容乐观,甚至认为中国是其“系统性竞争对手”。如果中国不是世界工厂,就不会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但是现在越来越明显的是,这种对外部的依赖正在逐渐威胁到中国的发展。

艰难改变的经济增长模式

当前的任务很明确——中国要内部消化掉国内生产。虽然超十亿人口市场带来的增长机会是无与伦比的,但要真正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很不容易。

尽管中国数月来一直强调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但真正让中国经济取得惊人反弹,得益于供给增加的巨大刺激,但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仍立足于旧模式。

不管怎样,这种快速的复苏令西方经济体望尘莫及。最近几个月中国的出口激增,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奢侈品销量的再度攀升也给受疫情导致停滞不前的消费市场带来了希望。当前,西方经济体在第二波疫情中封锁城市,把出口的希望都寄托在中国消费者身上,中国消费者信心是否会持续足够长的时间正被严密关注。

作者认为,对中国来说,现在重要的是出台增加中产阶级收入的相关再分配政策来加强“内循环”,同时加强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在中华文化里,人们的储蓄倾向明显,要刺激消费,就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将钱放在消费者的口袋里。(编译:翟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