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启动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何宇 2020-11-11 15:41:24

日前,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共同举行了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暨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是国际海底管理局与其成员国建立的第一个合作中心,体现了中国的开放态度和大国担当,也体现了国际海底管理局合作发展的积极理念。该中心设在位于中国青岛的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心计划明年开展第一期培训工作。

促进全球海洋合作

该中心将致力于提升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和促进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为共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作出积极贡献。据悉,该中心将按照国际化标准建设和运行,面向国际遴选相关教师和专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深海科学、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同时,开展深海环境与深海生态、深海采矿与深海技术等国际海底热点领域的合作研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组织各类专题研讨会、高端论坛等活动,促进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海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提升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海底事务能力、促进深海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的设立,是中国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践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全球海洋合作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贡献,也体现了我国深入参与国际海底事务,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而努力的大国担当。

推动国际深海领域科技发展

据介绍,联合中心培训初步计划紧扣国际海底领域的实际需求,课程包含海洋综合基础、深海资源、深海环境、深海技术、深海装备、国际海洋法律和国际海底领域机制与制度等若干个模块,涵盖理论课程、操作实践、现场考察、海上作业等多种形式。培训对象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是在本国从事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或海洋政策法规相关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或管理人员等。

联合中心的研究将面向国际海底领域的发展方向,密切结合中国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现实需求,围绕深海海底资源开发与产业化趋势、深海采矿技术发展、深海环境保护、深海生物多样性、国际海底领域法律政策与管理制度等领域的热点方向,设立战略性、前瞻性的科学、技术与政策研究课题,鼓励国家和机构间联合开展研究工作,推动国际深海领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填补重大深海装备“研”“用”一环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是自然资源部在深海活动与能力建设方面的业务中心,主要职责包括深海资源勘探与科学考察活动的组织实施、调查船舶与深海重大装备的运行管理、深海科学研究与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深海领域的人才交流与国际合作等。

深海中心于2010年12月成立,坐落于青岛。作为满足我国深海科考活动需求的多功能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近年来,深海中心连续组织实施了多个大洋航次任务,航迹遍布中国南海、东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获取了丰硕的载人深潜调查成果。在国家深海战略发展中,填补了国家投资重大深海装备“研”和“用”之间的关键一环,为重大深海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保障,错位发展优势突出,未来还将依托共享航次、项目合作等方式整合国内深海资源、深海环境、深海法律法规等相关领域的优势专业力量,进一步深化装备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使联合中心真正体现出领域前沿、中国特色、世界水平。

相关推荐
中埃青年人文交流营活动在青岛举行

近日,丝路鲁约“古老文明 青春友谊”青岛—亚历山大青年人文交流营活动在青岛举行。青岛与埃及亚历山大同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此次以青年为桥梁的文化对话,是对历史传承的致敬,更是对未来合作的展望。

墨西哥首都举办“发现彼此——二十四节气江南记忆”文化展

“发现彼此——二十四节气江南记忆”文化展28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塞巴斯蒂安基金会举办,吸引来自艺术、教育等领域的近百名参观者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中国驻迪拜总领馆举办2025年斋月慈善捐赠活动

3月20日,中国驻迪拜总领馆在迪拜德拉穆斯林社区举办斋月慈善捐赠活动,为当地劳工群体捐赠开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