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家分析:RCEP利好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0-11-16 17:38:32

新华丝路上海11月16日电(记者杨有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日签署,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分析说,“RCEP将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将为中国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提供新机遇,也将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质国际产品,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

RCEP谈判于2012年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2019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行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除印度外的15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

“各成员之间关税减让有立即降至零关税、或十年内降至零关税,有更符合实际的安排。中国和日本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零的突破。”孙元欣说。

RCEP各成员国发展水平有差异,经济互补性强,协议签订将形成统一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的空间很大。孙元欣说,签署这一协定,一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投资贸易往来,促进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相互拓展市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二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整体的作用,共同面对各种不确定性;三是从更深的层次看,有利于亚太地区和全世界的和平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外开放,是中国近期发展的一个热词。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提出,将建设开放新高地,将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引领作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深入开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创新,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说,“这应该说是过去一段全球贸易摩擦阴影中的一个亮光,中国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维系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注入新动能,保持全球化正确方向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当前,中国将迈入“十四五”发展时期,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协定签署,说明了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是世界主流、人心所向和大势所趋。”孙元欣说。

相关推荐
建银国际新加坡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投资大会 聚焦中国与东盟合作新机遇

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中国投资大会16日在新加坡开幕,吸引了来自数字经济、科技、消费等领域的十余家中国上市公司与百余位东盟投资者与会,共话合作新机遇。

山东省在日本名古屋成功举办智能制造交流会

山东省-日本智能制造交流恳谈会日前在日本名古屋成功举办。来自中日汽车、装备、物流等领域的60多家企业及机构的110多名代表参会,围绕贸易投资和项目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

中国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超4500亿美元

今年1至7月,中国同东盟贸易规模达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16.7%。截至2025年7月,中国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超4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东盟累计完成工程承包额48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