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泗县:扶贫小梦想 致富大舞台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0-11-17 12:43:56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通过组织领导、政策引领、培育产业、项目建设、激励带贫、品牌创建、技术指导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农户立足小经济、撬动小能力,激化大能量、迈开大步伐,村里发展产业,农户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村头“小工厂” 就业好地方

近日,笔者走进位于泗县长沟镇四河村的豪琪服饰加工厂,还没进入厂房内,就听到从里面传出来缝纫机发出的“哒哒哒”的声响。走进生产车间内,只见工人丝毫没有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正忙着走线、剪裁、包装等各道工序,一片紧张忙碌的火热场景。 “我就是一个打工妹出身,自己不伸手,在厂子里看着别人干活,我可不习惯,只有坐在缝纫机旁边心里才踏实。”工厂负责人王妹,脚下有节奏地踩着电动缝纫机,手上忙着做螺纹领子。

如今,王妹的“豪琪服饰加工厂”已有30多名工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1人,真正成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动力源”。村民的日子富了,王妹自己的腰包也鼓了。她对笔者说:“每月加工服装万件多件,扣除工人工资和生产管理费用,每月都能收入一万多块钱。”

该镇镇长任茂军说:“小工厂也可以有大作为。在这种村办小工厂的助推下,四河村仅两三年的时间,就让农民收入涨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实践证明,创办扶贫‘微工厂’有效可行。”目前,在长沟镇,扶贫“微工厂”让更多农村半劳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一举四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微扶贫新路。

村里“小岗位” 农户增收忙

在泗县大庄镇曙光村村部小广场附近,村民宋云在熟练地操作着除草机,随着一阵 “轰轰轰……”的声音,刚才还是布满杂草的小花园,在宋云这个园丁师傅的巧手装扮下,变得整洁利索。

今年44岁的宋云是村里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宋云患上了严重的肝病,后来在医院又做了脾脏切除的手术,家里因此欠下了几万块钱的外债。想到儿子还在上学,妻子照顾自己和孩子没有办法外出务工。作为一家三口的顶梁柱,又不能干重体力活,对于成为贫困户,宋云觉得很不好意思,可是迫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只能无奈地向村里递交了申请书。村里给宋云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在村里从事环境整治、花草修剪的工作,每天干完果园里的活,他就开始拿起扫帚、除草机干村里的活,对于这份活计宋云干得很带劲。他经常对家人说,这份工作每月能挣上300块钱的工资,不好好干,咋对得起这份收入?现在靠着双手,松韵已经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泗县,像宋云这样的公益岗就有2800多人,近年来,泗县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积极探索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支持贫困户就业,提高贫困户收入,把为民实事办实办好。

门前“小经济” 瓜果满园香

在黑塔镇韩徐村,整洁的村舍民宅错落有致,清风拂过,房前屋后的石榴树随风摆动。该村党总支书记赵光明说:“这些石榴树都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点点发展起来的。”韩徐村位于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区,2017年以前,一直是集体经济空壳村,几乎没有经营收入。2018年,韩徐村抓住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机遇,开始“资源变身”。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整理出来种上了石榴树,而今,这里成了泗县远近闻名的石榴村。

该县结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出台了《泗县大力发展新型庭院经济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林果菜、小商贸及文化旅游休闲、小商品手工加工等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农户利用空闲场地栽种樱桃、石榴、梨、葡萄等果树,发展金丝绞瓜、黄花菜等时令蔬菜种植。根据全县各乡镇生产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梯次推进泗县庭院经济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典型示范村、示范户。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在发展韩徐村软籽石榴基础上,投入资金在大庄、刘圩、泗城等乡镇发展软籽石榴、枣树、瓜蒌、金丝绞瓜等特色产业,采取“村级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公司”等运营模式,为农户和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单珊)

相关推荐
安徽泗县刘圩镇妇联:赋能乡村振兴 共启电商新篇

近日,泗县刘圩镇妇联精心组织各村妇联主席、妇女工作者到刘圩镇秦场村电商直播间参加电商直播公益培训活动,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安徽泗县草庙镇:驻村工作队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

近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赴泗县草庙镇魏圩村开展年度第二次集中采购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安徽泗县司法局:外出招商引资,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丁仪带队前往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