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聚焦农交会贵州中药材」因地制宜强产业 带动脱贫助增收

来源:天眼新闻 责任编辑:韦郁莹 2020-12-01 11:28:44

11月27日至11月30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重庆举办。贵州中药材作为全省12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亮相此次大会,德江天麻、赤水金钗石斛、剑河金钩藤三种道地中药材集中展出,供市民与参展商直接挑选与购买。参展现场,采购商纷纷点赞贵州省中药材产品,贵州中药材品质备受肯定。

“我们钩藤要等到白露节气过后,才进行收割,这样它的药用价值才是最好的。生产出的钩藤70%是销往韩国和日本,30%销往国内。”剑河县金钩藤产业供销合作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三辉说。

“为了保证天麻品质的纯良,我们公司的天麻采用的是原生态的野外种植,纯天然生长繁殖,在加工环节严格把控质量,保证产品无任何添加剂。”德江县康奇药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吕进军介绍。

“目前,我们采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冷冻干燥和低温粉碎技术,具备年加工处理金钗石斛鲜品3000吨的生产能力。如今,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约4800户农户种植石斛。”赤水市信天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中华介绍。

据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介绍,截至10月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688.72万亩、产量140.89万吨、产值147.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1%、20.97%、30.68%。目前,全省中药材产业通过务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带动24.7万人增收,人均增收5000元;全年总用工7024.54万人(次),可提供200天以上稳定就业岗位35.12万个;“9+3”县(区)中药材累计累计已带动贫困户4784户、贫困人口16137人增收。

据了解,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坚持“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产地道地化”发展路径,迅速做优做强天麻、石斛、太子参、黄精等8个重点优势单品,各地因地制宜同步推动淫羊藿、党参等地方特色品种。目前,天麻种植面积21.08万亩,大方、德江、雷山核心产区全国闻名;石斛种植面积16.93万亩,5000亩以上省级示范基地6个,近野生石斛面积、产量、产值位居全国第一;太子参种植面积31.09万亩,总产量占全国需求量的40%以上,初具全国定价权;白及种植面积10.75万亩,种子种苗繁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全国领先;薏苡仁种植面积58.67万亩,兴仁市成为全国薏苡仁核心集散区,产加销一体化基本形成;淫羊藿有效成分含量达药典标准4倍,威宁党参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

下一步,贵州中药材产业将继续保持发展良好态势,聚焦“产销对接”和“利益联结”两个关键,发挥“消费促扶贫窗口”“黔药展示窗口”带动作用,助推黔药出山;同时进一步聚焦3-5个道地大品种,地方兼顾发展1-2个特色品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省打造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黔药”拳头品种。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过程中抓住发展机遇,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邓钺洁 王维维)

相关推荐
贵州省代表团与欧洲文旅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由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率领的贵州省代表团4月21日在萨格勒布与欧洲温泉水疗协会签署了《温泉康养战略合作协议》,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与欧中“一带一路”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员会签署了《演艺合作框架协议》。

中泰互免签证助力贵州多彩文旅发展

9日晚10点50分左右,随着泰国曼谷廊曼国际机场直飞中国贵州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的FD428次航班安全抵达,175名泰国游客正式开启在贵州为期6天的多彩之旅。自3月1日中泰两国迈入“免签时代”后,贵州迎来首批泰国入境旅游团,为拉动贵州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粤港澳专列向黔·苗乡侗寨乐无边” 新年贵州旅游经济“开门红”中的亮色

2月26日,为期4天3晚的贵旅号“粤港澳专列向黔·苗乡侗寨乐无边”旅游专列发车,从广州、佛山、香港、澳门、潮汕等地出发,带领游客深入贵州苗乡侗寨,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感受“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