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发扬“南泥湾精神” 再创“好江南”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20-12-10 11:33:47

探寻黄河之美

“公公去世前一再叮嘱我,一定要讲好南泥湾故事,把‘南泥湾精神’发扬下去,传家宝不能丢。”在南泥湾生活了60多年的侯秀珍老人每每讲起南泥湾大生产的事迹,就抑制不住地激动。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更需要我们发扬“南泥湾精神”,创造高质量发展的“好江南”。


侯秀珍在自家院子里

“当时部队在陕北要吃、要喝,怎么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侯秀珍介绍,1942年,八路军359旅3个团开赴南泥湾,开始了大生产运动。第一年就开垦荒地10万亩,随后两年又开垦荒地16万亩,使解放区的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改善了部队和老百姓的生活,为最终取得全国胜利打下了基础。

侯秀珍的公公刘宝斋是当时359旅九团九连的一名战士,所以侯秀珍对于那段历史非常熟悉。

“当时从延安到南泥湾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根本没有路。部队先收集大量的废铜烂铁,开始打造斧头、锄头等工具,然后从延安出发边砍荆棘边开路到了南泥湾。”侯秀珍说,当时部队白天开荒、晚上打窑洞,饿了就吃野果野菜。

“当时一头牛能开2亩7分地,但九连的战士每人每天平均开地在3亩左右,最多的一天能开近4亩地,被称为能把牛都气死的‘气死牛’。”侯秀珍说。

在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干劲下,359旅用3年时间开垦荒地26万亩。昔日荒草丛生、沼泽遍地的“烂泥湾”也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侯秀珍家的院子里,正中是一排三孔老旧的窑洞,已不怎么住人,两旁是现代化住房,整洁舒适。“我们那代人没有知识,当时村里找个能算工分的人都很少,我只上了四年学就算是有知识的了。当年的自力更生更多靠力气,现在靠知识,年轻人一定要多学知识,多掌握本领。”侯秀珍说。

现在的南泥湾,除了良田满地,更是鲜花满川,绿树满山。宝塔山下,延河两岸,也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经济发展快速,生态环境优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南泥湾村民

“现在村村都通了路,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好房子,吃穿不愁,上学、看病都有保障。”侯秀珍说,正是党的好政策才有了南泥湾的今天。在即将建党100周年之际,侯秀珍有个愿望,想办个小展览,把老红军、老八路建设南泥湾的事迹用照片展现出来。“孩子们正在帮我完成这个心愿,我也已经收集了两大包袱这方面的照片。”侯秀珍说。

相关推荐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中国经济“一季报”让世界投下更多“信任票”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市场预期,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交出一份亮眼的“一季报”。

专访|科技创新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访马来西亚区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聪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区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聪近日在首都吉隆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科创企业发展迅速,促进产业提质升级,科技创新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专访: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带来积极影响——访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全球经济面临共同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积极影响,亚洲加快区域一体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