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每一天的湛江都不一样

来源:湛江日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20-12-19 11:09:51

徐闻港与海南海口隔海相望。 记者 郎树臣 摄

湛江的变化,无论从地面路过还是空中俯瞰,最明显的莫过于交通——从高铁梦圆到“五龙入湛”展露新姿,从徐闻港横空出世到40万吨级航道加快升级,从玉湛高速建成通车到湛江国际机场初具雏形“牛气冲天”。

大通道、大港口、大路网、大枢纽,五年来,我市掀起波澜壮阔的交通大会战。“十三五”是我市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升级换代、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五年。

五年来,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或加快推进,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湛江的“颜值”,拉近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提升了湛江的区位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五年来,得益于国家、省的战略布局和大手笔推进,我市把补齐交通短板作为头等大事,以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年来,我市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突破700亿元,创历史新高,是“十二五”期间的2.6倍;湛江被列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并以唯一地级市身份与13个省(区、市)签署《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

“五龙入湛” 港城腾飞

打开《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广湛、合湛、深湛、张海、湛海5条高铁犹如5条巨龙,由多个重要交通节点汇聚湛江。

“五龙入湛”把湛江与国家高铁网络连接在一起。目前,深湛高铁江湛段建成通车,时速350公里的广湛高铁动工建设,湛海高铁可研报告通过评审,合湛高铁、张海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五龙入湛”高铁新格局加快形成。

沿着“五龙入湛”的路线向四面看去:向东,高铁汇聚缩短了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时空距离,使湛江到广州、深圳等城市缩短至一个半小时左右;向西,延伸到广西,使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和湛江能够一体化整合;向南,服务海南自贸区,通过湛海高铁使海南自贸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在湛江得到汇合;向北,在国家规划层面有一条包头—海口大通道,将实现沿海与内陆城市旅游发展更好融合。

我市将建设高铁中心站,实现高铁进市中心,规划发展商业商务、旅游服务、商贸物流等业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区。

以湛江为中心,在高速公路构建了一个十字形的架构。联系珠三角向东的汕湛高速公路已经通车。湛江还结合雷州半岛特殊的地形,布局了鱼骨状的交通支线、高速公路支线,让高速公路的支线连接到绵长的海岸线。

不仅是地面交通,湛江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制定了“56811”规划:规划5条高速铁路、6条高速公路、8条高速支线、1个新建的国际机场、1个深水港口,通过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打造海陆空立体化现代交通体系,支撑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

海陆空齐发力,湛江正在形成机场、高铁、高速路、快速路、农村公路并举的现代化综合性立体交通格局,这无疑赋予城市发展巨大潜能,加速人财物聚集湛江。

盛世大港 势不可挡

云天之下,大海之畔,汽笛久久鸣响,人群阵阵欢呼。2020年9月26日上午9时许,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开航了。

琼海之北,半岛之南,一只白色的“大鹏”正面朝海南,展翅欲飞,势不可挡。

盛世大港,向海启航。渡过琼州海峡,从此进入以海南岛为圆心,“1小时”为半径的“圈”里。

大港之大,数字为证——港池面积56公顷,综合交通枢纽规模达7.7万平方米,设计车辆年通过能力320万辆、旅客年通过能力1728万人次。

视线转移到南三岛东南方向,一片蔚蓝大海之下,正有序推进着一项大工程——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工程。工程完工后,湛江港将成为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口。

该项目2020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基建疏浚工程量3500万方。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施工人员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影响,确保项目如期推进。

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建设是在原30万吨级航道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将原30万吨级航道起点向外延伸约9.2千米,改扩建后航道里程为64.1千米,配套建设航标设施,工程估算总投资38.66亿元。

工程建成后,可满足40万吨级船舶通航,30万吨级船舶乘潮单向通航保证率将从现时的53%提高到90%,可兼顾10万吨级船舶和15万吨级散货船全潮双向通航,极大提升湛江港通航能力。

交通枢纽 硬核底气

12月18日,户外寒风瑟瑟,但湛江大道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一片。

目前,湛江大道具备施工条件的工作面已全面展开。作为省道S374线霞山百蓬至麻章田寮村段改建工程,湛江大道是我市的城市快速主干道,全程22公里,无红绿灯,双向12车道,连接霞山、赤坎、麻章、遂溪四大片区及临港工业区、麻章工业园区。是湛江市西北方向与北部湾经济区其他城市对接的重要出口通道。

通过湛江大道,实现快速出城、快速上高速,使城市交通与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外围道路系统融为一体,成为湛江市区标志性城市主干道。

就在三个月前,9月17日,一条高速公路迎来正式通车的历史性时刻。只需一个半小时,来自湛江的我们,就能尝到一碗正宗玉林米粉的味道;来自玉林的他们,就能闻到新鲜出水的海鲜气息。

这就是玉湛高速公路。蜿蜒在粤桂大地上的这条巨龙,让北部湾城市群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粤桂琼区域一体化有了维系的纽带,湛江朝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再迈进一大步。

从此,布局有湛江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等“巨无霸”项目的东海岛,终于打通了交通命脉,告别了只靠一条疏港大道进出岛的过去;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港口——湛江港,拥有了更加广阔和开放的腹地,跻身国内知名大港有了更加硬核的底气。

2020年,捷报频传。玉湛高速、汕湛高速阳湛段、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建成通车,东雷高速、湛江大道、调顺跨海大桥等项目加快推进,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湛江段可研报告通过评审。60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湾区成环、半岛成网”的高快速路网正加快形成……

蓄势待发 创新共享

空中俯瞰,湛江国际机场的航站楼“牛气冲天”。

12月16日,位于吴川市塘镇的湛江国际机场工地,来自五湖四海的两千余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截至目前,航站楼完成总体形象进度65%,飞行区工程完成总体形象进度36.4%。按照目前工程进度,预计2021年底机场整体完成建设,争取2022年一季度投产。

湛江国际机场是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全省“5+4”骨干机场布局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程项目。

湛江国际机场软硬件设施将明显增强,与机场配套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高铁将构筑一个立体式的新湛江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为粤西地区打造成新增长极提供有力的支撑,为粤西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交通服务。

以湛江国际机场建设为契机,我市提前谋划建设空港经济区,拟打造总用地面积为164.82平方公里面向北部湾、服务粤西的空港枢纽;集物流、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产业集聚区;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创新共享的新城区,为湛江增加一个新兴城市板块,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而在“新基建”方面,湛江成为全球首个全光VR商用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双千兆”建设示范城市,4G实现“村村通”、5G网络实现“镇镇通”,首个匹配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交通大数据决策系统建成运行。

每一天的湛江,都是不一样的;试看未来的湛江,必定是更美好的!

相关推荐
【乡村美景】百灵·秀丨丰收湛江

【乡村美景】百灵·秀丨丰收湛江

东雷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12月21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东雷高速已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计划年底实现全线通车,雷城连接线等支线工程也将同步开通。

23年扎根海岛乡村 矢志育人初心不改——记湛江经开区东简小学周立聪老师

冬日的清晨,朦胧的晨曦照亮了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也照亮了位于基地南侧的东简小学校舍。早上天刚蒙蒙亮,周立聪就提早出门,从东海岛最西边的民安镇家中出发,驾车到最东边的东简镇东简小学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