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企业论道双循环下的“中国制造”:顺应新趋势 提升硬实力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20-09-24 13:25:12

9月23日-25日,由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联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20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在上海举行。在24日举行的“2020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圆桌讨论环节,食品、医药、地产等制造领域的多位企业嘉宾就“新经济,双循环——新常态下的中国制造”这一话题展开对话。

“2020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圆桌讨论

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指出,伊利作为国内乳业的龙头企业,将顺应国内消费市场崛起的大趋势,紧抓机遇转型升级,提升布局国内、国外“双循环”的硬实力。第一,企业要实现品质、创新双轮驱动,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顺应“国内大循环”趋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挖掘消费热点和亮点,把内循环的“蛋糕”做大。

同时,企业要具备国际化视野,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提升布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硬实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替代、排斥“参与国际循环”,而是在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积极参与“国际循环”,同时能获得较大主动权,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汾酒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杨波在发言时表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消费升级。疫情期间,消费者对健康更加关心,因此对行业而言更大的挑战还是在于消费升级,尤其是健康消费升级。

为应对这一挑战,汾酒集团在多方面进行了发力。首先,汾酒集团今年年初便启动了大健康产业项目,助力中国白酒行业的转型和发展。其次,补足短板,积极打造品牌。第三加强科技创新,用创新引领消费者健康消费。

新发展格局下,医药行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扬子江药业集团副总经理施猛说,近年来,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创新正在提速。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取已经成为中国抗疫的新方案。中医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加促使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尤其是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耐药菌的药物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等方面,大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药品创新、医疗器械创新、中药、大健康领域,都会迎来很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房地产市场如何适应新发展格局,碧桂园集团副总裁谢金雄认为,“双循环”为地产行业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中国现在城镇化还没有完成,还有大量人口在农村,“国内大循环”将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其中房地产是主力军。房地产涉及众多上下游产业链,对内需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大,是内循环的重要部分。行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好产品,为老百姓提供买得起的好房子、好服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2020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将围绕“全球传播 世界共享”主题,积极传递中国品牌正能量,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全面展示中国品牌建设的卓越成就。该系列活动已成为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提升民族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相关推荐
从万里茶道到“一带一路”:晋商精神与汾酒国际化的双向赋能

3月21日至23日,28位参加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论坛的国际嘉宾先后走进平遥古城、汾酒集团与晋祠博物馆,通过行进式探访、沉浸式体验等方式,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山西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

从杏花村到世界:汾酒的文明解码与全球对话

当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论坛的20余位国际嘉宾踏入汾酒集团时,一场穿越六千年的文明对话就此展开。从承载历史重量的博物馆到跃动科技脉搏的自动化车间,这座中国酒业殿堂以其独特的东方气韵,向世界递出了一张飘着酒香的文化名片。

三个场景,直击山西与全球南方金融家的“亲密接触”

离开山西汾酒时,法国重塑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主席马克·于藏与工作人员分享了合照;走进中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日昇昌票号、观看《又见平遥》演出,瑞士外国记者协会副主席彼得·肯尼频频举起相机;在青花汾酒之夜以及普惠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路径选择论坛上,山西企业家则是一次次发出合作共赢的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