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队驻俺村,松树庙人民有福音;公司企业加农户,土地流转乐坏人;门口上班收入高,贫困群众脱了贫;自来水太阳能灯,村容整洁面貌新,别墅轿车不稀罕,歌舞娱乐有中心……。不知哪位村民编的顺口溜。
图为工作队在狝猴桃生产基地了解情况
隆冬时节,进入冬季的大地一派荒凉。然而,霍邱县乌龙镇松树庙村五保老人居住点却是另一番暖意融融的景象,12位五保老人穿上工作队送来的棉大衣,高兴地合不拢嘴,逢人便夸工作队,好事做了一桩桩。
春节临近,外出务工返乡的车辆驶入松树庙村高低起伏的岗坡上,干净整洁的村内水泥路扑面而来,放眼望去,路旁的香樟、桂花、玉兰等花树,青翠欲滴,郁郁葱葱,与耸入高空的排排太阳能路灯,相映成趣;夕阳下,湛蓝湛蓝的天空明净而高远,一栋栋小巧别致农家别墅,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鲜丽多彩……清扫路面保洁人员随处可见,返乡的人们不禁赞叹:家乡变了,变成了美丽的乡村。
“我们村的8000多亩耕地实现了科技化种植,从用种到田管收割收购,实现托管,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统防统治等,耕种收割全部实现机械化,今年水稻亩均1500斤以上,仅此一项全村增收50多万元”随行的县委宣传部驻松树庙村扶贫干部李平指着路旁边大片桔黄色的稻茬兴奋地介绍:“村民把地流转了,不仅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了出来,每年可收到了固定的流转费,而且还可就近到企业务工,一般每人每天收入60元左右,高的达到80元呢!这里正俏然发生“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东)呢!”当我们不停赞叹时,李平指着渐行渐近的一排排塑料大棚道:“调整产业结构,兴办集体产业创大集体经济是我们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也让我们尝到了更多甜头,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这20栋塑料大棚都是咱们松树庙村的,还有电脑控制的恒温恒湿大棚,总投资300多万元,由村致富带头人陈仁涛领办,每个棚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吸纳本村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每户年收入上万元……”
走进排排银白色大棚,暖意融融,生机盎然,辣椒、蕃茄、白菜、罗卜等,或鲜艳夺目,或玲珑剔透,或清翠欲滴……将近村部时,但见村口一块荒地上,拖拉机、推土机穿梭轰鸣,忙成一片。据介绍,这里原是一片近百亩的荒滩薄岭,村支两委正在平整,准备兴建集垂钓、游乐、餐饮、采摘于一体的农家游乐中心,近万株的桃、李、冬枣等花果树已经栽植完毕。
图为向贫困群众送春联活动
松树庙村属丘陵地带,位于淠史杭灌区的末梢,耕地面积8635.54亩。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292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基础设施条件差,过去是全县出了名的重点贫困村,不仅集体经济收入是空白,还欠下十几万元的债务。自2017年,县委宣传部、县农委、县农业银行三家单位驻村扶贫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过去村部在危房里办公,工作队通过争取各方支持,筹集资金近100万元,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集办公、会议、办事一体的为民服务大厅,配备了标准化的图书室、阅览室及电脑、桌椅、远程视频,旁边配套建成了农民文化活动小广场,供村民跳舞娱乐,工作队牵头连续三年开展送春联、送戏下乡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98万元建成小型提水站一座,确保全村旱涝保收;投资30万元,安装了60盏太阳能节能灯,亮化了村内5公里主干道路,栽植了香樟、桂树、玉兰等绿化行道树,全村16个村民组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家家安装了自来水;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共投入资金427万元,整修大塘19口,渠道硬化2800米,群众多年期盼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20年11月中旬,全村121户贫困户实现了如期脱贫的目标。
图为送戏下乡活动。
近几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帮助脱贫同时,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盘活资产、水塘发包、土地流转、光伏发电、大棚转包等方式,大力兴办集体企业,邀请能人返乡创业;入股30万元兴建了集休闲、采摘、垂钓于一本的农家游乐中心;投资79万元入股建成60亩皖翠牌猕猴桃生产基地;建村级光伏发电站2座560千瓦,集体年增收30万元;争取资金300万元,建成100亩的蔬菜大棚生产基地,生产的有机蔬菜销往合肥、六安等地,并带动18位贫困村民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今年集体经济收入已实现80万元,在全县贫困村首屈一指,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增强,村支两委有能力逐步完善各项服务配套设施,村内建成占地30亩的休闲广场,兴建了一座提水站,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村内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旅游公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松树庙村由过去有名的重点贫困村一跃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王兴远)